讓鄉村美起來
——全省美麗鄉村建設綜述
美麗的甘肅鄉村
本報記者 孫海峰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甘肅要美,農村必須美。2013年以來,省委省政府結合我省欠發達的省情實際和農村發展階段性特征,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推進城鄉一體化的總抓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性保障,積極主動作為,有力有序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規劃彰顯鄉村之美
美麗鄉村建設離不開精細、嚴謹的規劃。為此,我省遵循因地制宜、彰顯特色的原則,根據主體功能區規劃定位和經濟社會長遠發展方向,對現有村莊進行科學分類。近3年來,我省已編制完成了300個“千村美麗”示范村和758個市、縣級美麗鄉村的規劃。
我省在編制村莊整治規劃的同時,使之與扶貧開發、土地利用、基礎設施建設和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保護等規劃相銜接,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凸顯田園風光、農家情趣和鄉村文化,尊重鄉村風俗和民族習性。各市縣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根據地理氣候、民俗風情、歷史脈絡等要素,注重保留村莊的原始風貌,慎砍樹、禁挖山、不拆房,保護鄉情美景,弘揚傳統文化,突出民居特色,契合農民心愿。
建設打造鄉村之美
“水路房全覆蓋、萬村整潔、千村美麗”是我省美麗鄉村建設的目標。
為改善農民住房、吃水、出行條件,我省以保障農村基本生活條件為底線,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扶貧攻堅、雙聯行動相銜接,實施農村暢通工程、安全飲水工程、危房改造工程。
促進農村環境整潔是美麗鄉村建設的突破口,為此,我省實施了清潔家園、清潔田園、清潔水源和村有垃圾場、組有垃圾池、戶有垃圾箱“三清三有”,以及道路硬化、房屋亮化、村莊綠化、環境美化和改廁、改圈、改灶、改庭院“四化四改”行動。
在水路房全覆蓋和萬村整潔工程的基礎上,我省通過實施以公共服務便利、村容村貌潔美、田園風光怡人、富民產業發展、村風民風和諧為基本內容的美麗鄉村建設,每年建成150個以上省級“千村美麗”示范村,著力打造可憩可游、宜業宜居、美化亮化的農村人居環境。現已建設300個省級“千村美麗”示范村和758個市、縣級美麗鄉村示范村,打造出一批農民宜業宜居的美好家園。
美好家園離不開產業支撐,為此,我省把美麗鄉村建設與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結合起來,深入實施“365”現代農業發展行動計劃,扶持發展以玉米、馬鈴薯為主的旱作農業、以牛羊為主的草食畜牧業、以優質林果、高原夏菜、中藥材等為主的優勢特色產業,推進“一村一品”產業培育,帶動農民群眾增收。通過幾年的培育發展,全省1058個美麗鄉村示范村的特色優勢產業基本形成,產業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
文化豐富鄉村之美
為了使鄉村由外而內地美起來,我省把美麗鄉村建設與推進農村綜合治理、創建農村精神文明有機的結合起來,不斷拓展豐富美麗鄉村建設的外延和內涵,增強美麗鄉村建設的持續動力。
我省把農村社會綜合治理作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實際需要,制定完善《鄉規民約》《村規民約》等制度,增強農村居民法治觀念。發揮文化廣場、文化活動室、活動演練、文化休閑、健身運動功能,積極組織開展各種有益的群眾性文化活動,不斷增強農民群眾團結友善意識和文明和諧程度。
我省還加強鄉村道德法治宣傳教育,及時處理化解群眾矛盾糾紛,促進鄰里和睦、村風文明、民風淳樸。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我省還注重發揮群眾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從群眾最直接、最關注、最迫切的問題入手,從滿足群眾求美、求新、求幸福的愿望出發,放手讓群眾自我組織、自我管理美麗鄉村建設具體事務,讓群眾的事情群眾辦,最大限度地調動農民群眾建設美麗鄉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了廣大農民群眾參與創建美麗鄉村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