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約記者 史載)丁丁當當,人勤春早。每天早晨,從甘谷新興鎮渭水峪村都傳出悅耳的釬石聲,6組30多戶村民幾乎家家以做石器產品為業,成為頗有名氣的石器加工專業村(組)。僅靠石器去年收入逾20萬元,戶均7000元,當地人形象地稱之為“丁丁當當奔小康”。現在,像這樣的專業村在甘谷多達118個,成為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的亮麗景致。
甘谷縣因地制宜,大力扶持發展專業村莊,目前各類專業村已占全縣總村數的近三分之一,形成磚盆燒制、建筑勞務、畜牧養殖、反季節無公害蔬菜、花卉種植、成衣制作銷售等各具特色的規模產業。走近新興鎮永安村,家家戶戶從事磚瓦、脊獸燒制,形成3類10余個品種,年收入1000萬元,戶均收入1萬元。而地處北部山區的安遠鎮董川村,每戶至少有1人從事建筑勞務業,建筑工地上的十八般武藝沒有一樣能難住他們,他們走南闖北,人人爭做小老板,戶均收入6000余元。
專業村成為甘谷縣農村實現小康的“排頭兵”。韭菜專業村磐安鎮燕家村,農民人均靠種韭菜收入2600元,高于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近1000元,被列為全縣首批“新農村建設示范村”。而人多地少、地處渭河沿岸的大像山鎮楊場村,則充分利用城郊優勢,大力發展服裝加工銷售業,個體工商戶達到了400多戶,“小康戶”已占全村總戶數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