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災無情人有情 大愛無言心連心
——甘谷縣開展救災重建工作紀實

甘肅省委副書記劉偉平在甘谷察看災情 指導災后重建和生產發展(配圖:天水在線)
面對嚴重的震災,甘谷全縣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迅速掀起了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的熱潮,用真情譜寫了感天動地的愛心篇章。甘谷災區到處是一派清理廢墟、搬磚運料、修房建屋的火熱場面。這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的熱情和干勁飽含著關愛、感動與淚水,承載著堅定、信心與希望。

災情就是命令
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及多次余震波及,給甘谷帶來了嚴重的災難,全縣15個鄉鎮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3618億元。
災情就是命令。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快速反應,及時成立了縣抗震救災領導小組,下發了《關于切實做好抗震救災工作的緊急通知》。由縣級包鄉領導帶隊,組織民政、扶貧、教育等部門負責人深入鄉村察看災情,指導抗震救災。啟動抗震救災應急預案,縣地震局及各地震測報點堅持24小時值班,密切關注余震動向,加強震情預測預報和信息上報。從縣直機關單位抽調876名干部,組成405個抗震救災工作組,協助鄉村干部,入戶排摸災情,宣傳防震常識,幫助生產自救,恢復重建家園。縣財政及時籌措和預撥資金,購買并下發塑料彩條布,幫助群眾搭建臨時帳篷。積極發動全縣干部職工和各界人士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組織交通、建設、國土、水利、教育、衛生、電力、通訊等部門對受損的基礎設施進行搶修;責成安監、質監、交警等部門對全縣建筑工地、交通運輸、非煤礦山、人口密集場所等重點領域進行安全生產檢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恢復重建三步走
面對量大面寬的恢復重建任務,甘谷成立了縣鄉農村災后恢復重建協調領導小組,制定了《甘谷縣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實施意見》和《甘谷縣災后學校重建維修規劃方案》,決定從5月下旬開始,用3個多月時間分三個階段完成重建任務。5月下旬至6月10日為災情評估確認和恢復重建對象的排摸階段;6月10日至8月20日為工程建設階段;8月10日至8月底為檢查驗收階段。 縣財政千方百計克服困難,籌措資金800萬元,全面啟動了恢復重建工作。
甘谷縣四大組織包鄉鎮領導分赴各鄉鎮指導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建設部門牽頭深入災區,對農戶倒房進行評估鑒定和規劃修建,民政部門抽調專門力量,對農戶倒房重建進行審核認定,目前各鄉鎮已全面展開了恢復重建工作。恢復重建以原址翻修重建為主,在倒塌戶比較集中、地質條件較差的地方進行異地規劃新建。原址翻修重建戶一般每戶建一座3間4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造價在1.8萬元左右。異地規劃新建戶每戶建3間主房、一個廚房、一個廁所,共55平方米左右,造價3.5萬元左右。針對甘谷傳統民房后檐高、前檐低、抗震能力差的現實,縣上決定恢復重建的規劃設計要按照有利于抗震的要求,不再建單面房,泥土房,原則上要建磚木結構的馬鞍架和磚混結構的平房。

愛無界情無限
有一位家住甘谷縣蔣家莊91歲高齡的老人,不顧年邁在子女的攙扶下,親自到民政局捐款200元。他不留姓名,只說了這樣一句話:“這是一場大災難,咱們每個人分擔一些,災區群眾就承擔得少一點。”
蔣建太是甘谷白家灣鄉馬兒灣村的一個低保戶,長年有病,家庭困難,因病欠賬近三萬元。就是這樣的家境,他毅然捐款100元。他的愛心感動了村民,在他的帶動下,全村捐款1740元。
甘谷書畫界人士從5月15日開始,縣上十多位省內外知名書法家舉行了為期三天的10元起價義賣活動。有一位叫馬馳的書家,從早到晚,有求必應,寫得整個胳膊發酸。午餐時間,他只是草草在小吃攤點就餐充饑,毫無特殊要求。短短三天,書畫義賣籌集救災資金2萬余元。
涓涓細流,匯成了愛的大海。捐款的有領導、有干部、有工人、有農民、有學生,一份份愛心正在從甘谷的各個角落傳向了災區群眾。截止目前,共收到各界干部群眾捐款130萬元。

社會秩序井然
面對突發災難,正是由于領導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各部門大力協作,積極配合,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才得以順利進行。目前受災群眾情緒穩定,生活必需品價格平衡,社會秩序井然有序。
甘谷四大組織領導分別于災后當天下午深入重災村和重災家庭進行慰問,安撫災民,指導救災工作和災后重建。鼓勵重災和重災戶鼓足勇氣、鼓足信心,積極開展生產自救工作。對每個重災家庭,各鄉鎮組織鄉村干部,實行責任到人,限時幫扶,幫助搭建帳篷和生產自救。目前。民政部門迅速籌措和發放救災物資,及時下拔專項救災資金,負責重建的審核認定和資金籌措。縣公安部門抽調100多名干警,加大巡邏力度,對重點單位、要害部門和群眾聚居區段實行晝夜值班。工商部門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參雜私假、哄抬物價的不法行為,對食品、帳篷、雨布、簡易床等重點救災物資,進行拉網式全面檢查。縣糧食部門抽調專門力量,深入各糧油加工企業,農貿市場、超市進行實地檢查,全面掌握油糧貨源、庫存、價格變化,確保市場供應穩定。教育部門深入各學區學校,檢查校舍安全,對因災停課或露天上課的學校,采取借用民房和搭建帳篷等辦法,有效解決了學生上學問題,并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全面開展校舍重建和維修工作。建設部門牽頭負責農戶倒房的鑒定和規劃修建。 (劉強史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