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如潮 真情涌動
——秦安縣抗震救災工作紀實(三)
“5·12”汶川大地震打破了地處偏僻的秦安縣魏店鄉武華村往日的寧靜,使原本貧困的山莊蒙受了較大災難。面對災難,村民們在排危除險、生產自救的同時,積極開展了“送溫暖、獻愛心”募捐活動。
在村委會捐款現場,黨員干部來了,手握農具的農民來了,懷抱小孩的婦女來了,手拄拐杖的老大爺來了,大家爭先恐后地將愛心款投入捐款箱。村支書武世昌首先帶頭捐款200元,隨后,82歲高齡的女黨員趙引兄,在兒孫的攙扶下,顫動著雙手,艱難地從內衣口袋掏出用舊手絹層層裹著的小包,一層一層地取出小包里的128元零花錢投進捐款箱,僅有兩歲半的孫子武小軍,也將自己的壓歲錢投了進去。
顆顆愛心如潮涌動,股股真情匯成暖流。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秦安縣上下緊急行動,社會各界慷慨解囊,持續不斷地捐款捐物,以實際行動抒寫著大災有大愛的博大情懷。
5月19日一大早,新落成的秦安縣行政中心統辦大樓門前人頭攢動,在縣委書記陳天雄、縣長王東紅等縣四大組織領導的帶領下,縣四大機關300多名干部依次將飽含關愛之情的一筆筆捐款投入募捐箱中,短短半小時內,愛心捐款就達24600多元。
為了將捐獻活動不斷引向深入,縣慈善協會發出《關于開展支援全縣地震災區社會捐助活動的倡議書》,隨之廣大市民行動起來了,機關、企事業單位行動起來了,社會組織、民間團體行動起來了,社會各界都行動起來了。
在倡議書發出之前,秦安縣小商品市場個體戶馬金元,聯合10多名個體經營者,將首批捐款1000多元打入縣慈善協會賬戶。縣信用聯社退休女職工劉耀梅將650元錢投入募捐箱后,又將6000元打入縣慈善協會的募捐賬戶。
在蘭州常年做生意,致富不忘家鄉的千戶鄉老山村農民張進林,來到縣民政局設慷慨解囊捐款3萬元。更讓人感動的是“無名英雄”的義舉,一名秦安籍在蘭人士,將1萬元積蓄捐給縣慈善協會后,工作人員登記姓名時,他早已走得無影無蹤了。每天在廣場鍛煉的巾幗晨練隊,將她們捐獻1068元及時投入“流動”募捐箱。
涓涓溪流匯成海,片片深情系災區。連日來,在桃鄉秦安,從城市到農村,從機關到學校,從領導干部到普通職工,從“大老板”到“小貨郎”,愛心捐款的熱潮一浪更比一浪高。截至目前,縣慈善總會共收到各類捐款169.5萬元,縣紅十字會共接到捐款9.43萬元。縣委組織部共收到10161名黨員捐獻的“特殊黨費”59.83萬元。

秦安離退休老黨員交納“特殊黨費”
特殊黨費,特殊情懷。縣委發出《關于抗震救災工作中交納“特殊黨費”的通知》后,在縣級黨員領導干部、組織部門、離退休黨員老干部的示范帶動下,全縣廣大共產黨員積極響應,踴躍參與,爭先交納“特殊黨費”?h婦幼站83歲高齡離體老黨員杜柄黎從縣電視臺新聞節目中看到交納“特殊黨費”支援災區的消息后,5月20日一大早,就在女兒的攙扶下,來到縣水務局樓前交納處,交納了1000元的“特殊黨費”。他滿懷深情地說:“作為一名老黨員,更應該響應黨的號召,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用實際行動為災區人民做點貢獻”。王尹新陳村小學校長成德明在小兒子常年患病、大兒子上大學,僅靠自己微薄的工資維持一家生活的情況下,交納“特殊黨費”1000元。
秦安興國絨線廠因發生余震,致使在車間電線短路起火,發生較大火災,造成經濟損失360多萬元。盡管如此,該廠還是壓價出貨,對近期發往四川受災區的毛毯一律按成本價出貨,僅此一項,一月的利潤減少近10萬元。面對災難,廠長李福祿帶頭捐款5000元,并主動交納了1000元“特殊黨費”,并倡議發動廣大員工為災區捐款,李福祿對員工說:“雖然我是一名企業主,但我同樣是黨的一分子,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不能光顧自己的事。災區群眾的困難,也是大家的困難,災難來臨,正是我們發揮作用奉獻愛心的時候”。
受災群眾的生活,牽動著秦安縣政法系統全體干警的心。廣大政法干警充分發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良傳統,慷慨解囊,奉獻愛心,先后開展了四次募捐活動,共捐款160230元。與此同時,縣婦聯組織婦女干部捐款1.37萬元,團縣委組織團員青年捐款6242元,縣宗教界人士捐款58827.7元,災難凝結愛心,愛心凝聚力量。這一組組捐款數字的背后,體現的是秦安人民在抗擊地震災害面前,風雨同舟,互助互濟的慈愛之心和博大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