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谷訊【通訊員 李杰】“三抓三促”行動開展以來,甘谷縣始終把教育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壓奮進,攻堅克難,不斷加大投入優化教育“硬環境”,提升教育“軟實力”,聚焦教育質量提升、項目建設、校園安全等重點任務,建立健全城鄉基礎教育均等化機制,推動城鄉基礎教育由“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邁進,為全縣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優化辦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通過走訪調研,反復論證,制定《甘谷縣推進農村教育園區辦學模式推廣工作方案》,在安遠學區實施教育園區試點建設。教育園區建設以安遠學區為依托,成立安遠教育園區服務中心,按照方便就近線下走教和集中教研原則,根據學校分布地理位置,將學校分為安遠片區、店子片區、王馬片區、廟灘片區和何家坪片區,形成“一個中心、五個片區”總體布局,采取“線下走教”與“線上送教”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教育工作。安遠教育園區的創建,不僅盤活了農村教育資源,而且破解了農村教育發展難題,使鄉村學校散、小、弱的現狀得到明顯改善,為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有力推動全縣教育高質量發展。
文化凝聚力量,社團盡綻風采。為全面深化素質教育,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加強“五項管理”,縣教育局堅持五育并舉,按照“全面鋪開,重點突出,一校一品,引領推廣”總體思路,依托城區8所學校分別成立全縣文學社團、器樂社團、舞蹈社團、聲樂社團、籃球社團、排球社團、足球社團、創客編程人工智能共享社團等8個縣級中小學生社團。各牽頭學校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需求,制定詳細的活動計劃、方案等,并邀請經驗豐富的導師和行業專家,為學生提供全方位指導。縣級中小學生社團的成立,進一步開闊了學生視野,陶冶了學生情操,啟迪了學生思維,發揮了學生個性特長,有效促進義務教育內涵長足發展。
共建聯盟教育,共筑教育輝煌。為進一步推動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一體化發展, 按照“大校幫小校、強校拉弱校”原則,支持和幫助薄弱學校提升教育發展水平,確定幫扶學校12所,被幫扶學校61所。堅持“共享優質資源、互補共贏、尊重差異、持續發展、雙向選擇、定期評估”原則,通過“資源共享、教師交流、聯合教研、學生互動”等幫扶形式,實現 “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優化學校管理”的目標。幫助被幫扶學校完善學校管理體系,提高學校管理水平,轉變教師教育觀念,提升教師專業素養,達到共同進步,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加強基礎建設,打造優質校園。縣教育局迅速謀劃、積極協調,努力爭取到省列為民辦實事“建宿舍擴食堂增學位改廁所”項目12個,申請省級專項資金830萬元,總建筑面積3115平方米,其中“建宿舍”項目1個,大石小學教室周轉宿舍計劃建設四層框架結構教師周轉宿舍一幢,總建筑面積1700平方米,總投資500萬元;“改廁所”項目9個,總投資280萬元,總建筑面積995平方米;“擴食堂”項目2個,總投資50萬元,維修面積420平方米。目前,“擴食堂”和“改廁所”的11個項目已于今年秋季開學前全部投入使用,“建宿舍”項目已主體完工,正在進行水電暖安裝及室外附屬工程建設,爭取年內全面完工。12個省列為民辦實事項目的建成,將有效優化育人環境,極大改善辦學條件,高效推進“教育強縣”戰略步伐實施,以教育高質量發展新成效,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