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敦煌市南湖鄉劉占英鄉長的帶領下,我們來到陽關下的林場村,在遠處古陽關雄渾意境的襯托下,一幢幢具有濃郁仿漢風格的二層小樓映入眼簾,干凈的柏油路,挺拔的白楊樹,房前整齊的花地,屋后廣曠的田野散布著高高的葡萄架,好一派如詩的塞外風光。我們走進一戶農民家里,主人武永珍給我們沏茶,說這套二層小樓是2004年蓋的,共花費11萬元,裝修花了4萬元,總共花費15萬元。去年葡萄收入好,他還買了一輛9萬元的起亞小轎車。
林場村主任魯紅說:“林場村現有103戶人家330多人。去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5萬元,現在修這樣小康住宅的有38戶,還有27戶農民在城里買了樓房,農民家里家家裝電話,年輕人人人有手機。全村農民全部吃上了自來水,日子過得不比城里人差。”農民武永珍說他們村的二層小樓家家有小鍋爐,房子都裝暖氣。提起他的小轎車,他說這樣的轎車目前全村已有28輛,僅去年林場村就買了11輛。武永珍說一年的收入主要是葡萄,他家有5口人,19畝地,2004年、2005年每年收入都在10萬元,像他這個情況在林場村只能算中等水平,收入好的可達到20多萬元。40多歲的魯紅主任不僅自己有二層小樓,城里還有商品樓,算中等水平。而魯銀花家二樓的客廳里,女主人魯銀花正在上網。魯紅說:“去年村民已購買6臺電腦,主要上網查農業信息。今年村里黨員再配5臺,通過網上信息搭建服務經濟平臺,帶領全村更快地奔小康。”我們又走了幾戶這樣的南湖人家,這些幸福之家不僅生產發展、生活美好,而且文化氣息濃郁,家家戶戶客廳里都掛著敦煌書法家的書法繪畫作品。
在陽關村一組,我們看到這里的有些房屋被推倒,到處碼著紅磚。鄉長劉占英說:“如今農民生活寬裕了,都盼著住上更美好的家園。南湖鄉已成為酒泉市唯一一個整鄉推進的鄉。去年底南湖鄉共建成高標準小康住宅106戶,其中建成小康住宅示范點5處,修建仿古二層樓34戶,有線電視收視入戶率達到100%,家家購買了四輪拖拉機,戶戶擁有了家庭影院,全鄉有144戶農戶在敦煌市區購買了商品房,74戶購買了家用小汽車。”
如今的敦煌農村小康住宅建設已改變了過去四合院大廂房的傳統模式,現在基本是套式結構,外觀反映地域文化、敦煌文化內涵,強調漢唐風格。建筑和戈壁綠洲環境相互協調,封閉式的院落冬季保暖,夏季遮陽,四季防風沙,衛生干凈,文化氛圍濃厚,體現了敦煌旅游名城特色,成為新農村建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