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揚的青春 多彩的“盛宴”
——天水市職業技術學校2016年校級技能競賽側記

11月25日,風和日麗。在天水市職業技術學校一分部實訓大樓內,學生技能大賽正在緊張而激烈地進行著。
在鉗工賽場,選手們現場審圖、劃線、操作,一絲不茍,他們或鋸、或銼、或鉆、或磨,各道工序環環相扣。面對需要精確到比頭發絲還細的尺寸、形位公差,選手們各施絕技,把看似單調的鉗工活兒做得流暢自如。

在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實訓車間,選手們運用從書本、實訓中學到的理論和實踐知識,鎮定自若地進行布線、布局等操作,全力打磨著屬于自己的滿意作品。
在建筑測量場地、在英語演講比賽的賽場上,選手們在緊張的比賽著……

一
同學們落落大方的舉止、嫻熟的動作、高超的技藝,離不開實訓課教師的指導,離不開平日的刻苦訓練,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從9月初到11月下旬,人人參與,同學們在繁重的課業之余擠出時間訓練,常常訓練到深夜。幾個月的刻苦努力,從初賽到決賽,終于取得了今日品嘗參賽“盛宴”的機會。

張力強、王濤、賀昕……這些名字背后,都是一張張充滿活力的面孔、一個個刻苦訓練的背影、一幅幅充滿正能量的戰斗場面。
像張力強一樣,準備沖刺、志在必得的學生,在學校絕對不是少數。技能大賽,凝聚人心,觸動和激發著學生一次次地奮發向上。
她,名叫袁琳,今年17歲,第一次參加全校中餐擺臺比賽,上午10點,她身穿淺色的服務員服裝拉好最后一張椅子,雙手并攏站在一旁。她面前的桌子上整齊的擺放著各式餐具,桌上的餐巾布被折疊成金魚、荷葉、天鵝的形狀,經過17分鐘的仔細擺放,她完成了“曲苑風荷”這一作品,這幅作品是她為比賽特意練習的。盡管袁琳很賣力,但裁判老師并不滿意:“骨碟、桌號、拉椅的定位都非常準確,但疊金魚太費事,你超時1分多鐘!”袁琳說: “我只是發揮欠佳,平時都在14分鐘以內的。”這樣的比賽讓她增長了見識。

和袁琳一樣,16級電商班學生張文棟目標明確:“我是來拿名次的。”他說道:自己一直喜歡商務英語,在班里還是英語課代表。賽前,他希望能在校賽拿到第一名,這樣就有機會進入市賽,如果市賽再能拿到前二名,他就能進入省賽,加分就高。但比賽中張文棟卻在職場應用環節失利,最終取得第三名。“可惜沒拿到第一名。”賽后張文棟覺得有點遺憾。
“報告裁判員,3號操作完畢!”
“報告裁判員,1號操作完畢!”
“請選手上前抽簽,進入下一比賽環節!”
這是汽修賽場的一幕,他們的競賽項目是汽車檢修。平時有些嘻嘻哈哈的學生這會兒表情嚴肅多了,好像突然發現了自己的長大。他們不只是簡單的拆裝,而是要通過分組比賽,比速度,比規范,比配合。過去的同學、好朋友,現在暫時把他們當作對手。昔日手把手教的老師,現在變身為一本正經、嚴肅無比的裁判和法官。

見到16汽修班馬韁鳴時,他正盯著一張寫的密密麻麻的紙,趁著比賽間隙再看看相關的知識點。馬韁鳴說道:他希望得到參加市級技能大賽的“門票”, “通過這場比賽,我對發動機大修更了解了,也讓我升學的念頭更加堅定,技能大賽是職校學生的盛宴”。
比賽中,像數控、汽車、機床這樣的賽場氣氛緊張,只能聽見各種器械的聲音,而導游賽場則一片輕松。上午10點,導游模擬實訓室,正在進行導游比賽里的才藝展示環節,5號選手一首動聽的《珠穆朗瑪》讓王守芳裁判滿面微笑。

在西式宴會服務賽場,參賽選手、旅游班學生賀昕行云流水的表現驚艷全場,最終從來自20多名選手中脫穎而出。
“累?我不怕!”賀昕說。
主菜刀、魚刀、湯勺、開胃品刀之間的距離為0.5厘米,白葡萄酒杯、紅葡萄酒杯、水杯成一條斜直線,向右與水平線呈45°角……每一個餐具的擺放都有精確到毫米的標準,而17分鐘的比賽時間不容許選手在擺放時有絲毫的猶豫。為了將精準的距離感變成身體記憶,從9月中旬開始,賀昕和其他幾位參賽選手每天在實訓室反復練習。

從宴會擺臺、酒水調制,每一個環節都一絲不茍。“我覺得,我行!”這種底氣,不僅僅因為賽前的訓練,更源于平時的積累。賀昕說:“因為熱愛,我相信我能做的更好。” “老師,感謝您!”得知自己取得好成績后,賀昕非常激動:“終于沒有辜負老師的期望。”
李莉指導老師說:“我們希望作品準備和訓練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能讓學生學有所得,看到同學們很主動很‘拼’地在備賽,我真的很感動,在我們心中,他們就是第一。”
青春是什么?也許有著太多的詮釋。有人把青春獻給了愛情,有人把青春揮灑在球場,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一路前行,奮力拼搏,用他們不懈的努力,為學校贏得了榮譽,收獲了成長和提高,也享受著人生出彩的快樂。他們是誰?他們是參加技能大賽的學生。
二
參賽選手能夠取得驕人成績,離不開學校各處室的積極配合。為了提高學生技能競賽成績,教務處統籌協調,積極準備,解決師生遇到的問題……
“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大賽”。幾個月來,以指導教師為主體的各訓練隊,認真研讀競賽規則、精心制定訓練計劃、充分利用有限時間、細心指導學生訓練。技能競賽呈現的豐碩成果,是學校師生風采展現的一個側面,是學校良好教風、學風逐步形成的一個縮影。
每當聽到電話的聽筒里傳來一聲“爸爸,什么時候回來啊?”,另一頭沉默地說了一句“很快就回去了”,然后埋下頭繼續修改參數、設置故障;無數次地聽到“媽媽,我想你了”,“寶貝,媽媽就快回去了,我也好想你”;也無數次地看到老師在角落里輕聲地問“媽,身體好點了嗎?照顧好自己”……太多太多地無數次了。
作為大賽指導老師,他們承擔了很多,也承受了許多。一位老師深有感慨地講到“這一路走來,我們所在乎的不僅是旅程的終點,更重要的是沿途精彩的際遇和每個人艱苦奮斗的歷程。技能大賽是職校師生的盛宴”如果有人問他們堅守的“正能量”是什么,那一定是融入大賽的拼搏精神,是勇于擔當與不放棄。是啊,大賽指導老師帶領同學們徜徉在技能的海洋里,信念是帆,而歌聲是他們一次又一次沖鋒的號角,這就是他們的“詩情人生”。
三

參賽選手優異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學校領導的支持和關懷。技能大賽開賽后,校長周培烈、黨委書記師祥珍、副校長王崗、副書記李曉峰等學校領導親臨現場指導,為師生鼓勁打氣。
副校長王崗說,我校學生技能比武,是對學校平時教學實踐活動成效的檢驗,是學校深化課程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技能比武讓師生在做中學,在比中學,是職業學校姓“職”的具體體現。我們一方面是要為國家、省市技能大賽選拔優秀選手,讓技能人才脫穎而出,更重要的是希望通過比賽,為學生提供一個相互學習和切磋的平臺,從而提升專業水平。
學校長開校區,本學期技能競賽共設32個比賽項目,有660多名同學參加決賽。”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理念越來越被人所認同。“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近年來,學校遵循“職校姓職,重在技能”的辦學理念,經過多年的中職教育實踐,積極探索以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管理體制的創新、課程體系的創新、德育工作的創新為主題的中職教育模式,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職業教育,大有可為。實訓課程規范化,技能大賽常態化已在我校得到落實。我們期待同學們在省市技能大賽中取得更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