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孫春龍/甘肅徽縣、陜西西安報道
截至9月7日上午,甘肅省徽縣水陽鄉水陽鄉有870多名群眾到該醫院進行血檢,其中兒童有300多名。“像這么大規模的群體性鉛中毒事件,我們醫院還是第一次遇到。”西京醫院兒科副主任成勝權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記者。
事件緣起
這次群體性血鉛中毒被發現是因為一件意外的事故。
2006年3月下旬,水陽鄉新寺村五歲的小孩周浩在玩耍中不慎被電擊傷,孩子被送到了西京醫院進行治療。
“在后期治療過程中,孩子的食欲一直不振,醫生通過生化檢查發現血鉛超標。冶煉廠就在離周浩家100米的河邊,可是“血鉛超標”對其家人還是一個非常陌生的詞語。
這一消息迅速蔓延開來,從8月中旬開始,附近幾個村子里的小孩,基本上都被家長帶到西安進行了血檢測,五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基本上沒有去,對于老人沒去檢測的原因,除過行動不便外,花銷太大是另一個主要原因,“包括路費、檢查費,每個人要花300元左右。
在徽縣縣委、縣政府9月6日上報隴南市政府的情況報告中稱,從8月16日至9月4日,新寺村、牟壩村赴西京醫院進行血鉛化驗的人員中共有354人血鉛超標。而西安當地的一家媒體報道稱,據西京醫院不完全統計,截至9月4日上午,該地已有879人通過不同渠道來到西安治療,但仍有患病兒童、成人陸續到來。村民們則反映,到西京醫院化驗的村民應該在1400人左右。
對于這一人數的差異,徽縣衛生局局長胡學軍向《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解釋說,他們統計的是已經拿到化驗報告的人數,“有好多人的化驗結果還沒有出來。”
恐慌
“以前我們對鉛中毒是什么根本不知道,也不知道冶煉廠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危害。”牟壩村村民馬蓮說,“現在大家有的去買書看,有的上網去查,學到了不少關于鉛中毒的知識。”
有一些熱心的村民,把從網上下載的關于鉛中毒的資料,貼在路邊的墻上。
腹疼、頭暈、嘔吐、牙齒稀松……這些孩子們的癥狀均被大人們認為是鉛中毒引起。“我的孩子這幾年根本念不進去書。”一位村民說。他從有關資料上看到,鉛中毒會影響孩子的智力。
鉛中毒引起的傳言也越來越多。有村民向記者反映說,村里有一個13歲的孩子,至今還沒有換牙。但當記者追問這個孩子的姓名時,好多村民都說不清。
“你說這鉛中毒究竟有多么可怕?”有村民向記者詢問。甚至有村民斷言,再過幾年,村子里肯定會有人因此而死亡。
同樣感到村民們很恐慌的還有西京醫院兒科的成勝權副主任。身為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副教授的成勝權,身著軍裝對村民進行了鉛中毒知識的培訓。
“村民們問的問題主要圍繞著怎么治療,能不能治好,會不會有后遺癥?可以感覺到,村民們對這個病心里沒有底。”成勝權說。讓成勝權略感欣慰的是,村民們對他顯得比較信任。
成勝權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記者,他此次來主要是應徽縣縣政府的邀請指導治療,“目前已有一個初步的治療方案,對250ug/L以上的兒童患者盡快進行就地治療,對一些重度中毒患者轉往西京醫院進行治療。”據了解,目前收治在西京醫院的一位一歲多的兒童血鉛含量達到600多ug/L,為目前檢測出的血鉛含量最高的患者。這位患者的父親系冶煉廠的工人。
沖突
徽縣官方上報的情況報告中稱,由于(甘肅)省、(隴南)市專家組介紹的衛生部關于兒童高鉛血癥和鉛中毒分級標準及處理原則,與西京醫院發放的宣傳資料和大夫的解釋有差異,引起了群眾對專家解釋內容的質疑,與專家組產生了對抗情緒。
新寺村村民郭勤告訴本刊記者,8月7日,他帶著八歲的孩子到臨近的陜西省鳳縣一家醫院進行血鉛化驗,這家醫院是冶煉廠的定點醫院,但醫生稱要冶煉廠出具介紹信才能化驗,“我給醫生說了好多好話,他終于答應給化驗,但抽完血之后,又說機器壞了。我準備帶著孫子離開時,醫生對我說,讓孩子住院觀察一段時間。我當時就有了疑心。”
郭勤認為,這家醫院肯定和冶煉廠有什么內部協議。隨后,滿心狐疑的郭勤帶著孫子來到徽縣人民醫院,化驗結果是一切正常。因為對這個結果仍不放心,郭勤帶著孫子于8月12日到西京醫院進行了化驗,結果是血鉛含量高達440ug/L,為中度鉛中毒。
“你說這么大的差異讓我們還怎么相信當地的專家和醫院呢?”村民們反問。
“村民們認為我們把專家組買通了。”徽縣衛生局局長胡學軍無奈地說。讓胡學軍感到尷尬的是,由甘肅省多位權威醫學專家組成的專家組遭到了部分村民的圍攻和謾罵。9月1日,甘肅省的專家組前往新寺村現場采血時,遭到村民拒絕。
當天中午2時許,新寺村約100多名村民在縣政府大門口聚集,在徽縣縣長陳榮出面勸說、并答應按西京醫院的專家建議進行治療的情況下,村民的情緒才暫時得到平息。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采訪時,一些村民查看了記者的相關證件,并看到所駕車輛非甘肅牌照后才接受了采訪。“現在我們連甘肅的記者都不相信。”村民解釋說。
8月22日,徽縣一位副縣長主持召開有縣環保局、衛生局等相關部門參加的辦公會議,責令縣環保局書面正式通知徽縣有色金屬冶煉有限公司立即停產,配合工作組進行調查。
8月26日,因冶煉廠還在繼續生產,新寺村80多名村民在冶煉廠門口靜坐,并將生產區道路用沙土堆堵。
8月27日,徽縣召開縣委常委擴大會議,對此事進行專題研究,由衛生局負責盡快聯系有關專家,認定人體微量元素超標的原因和途徑,并由縣經貿局負責制訂冶煉公司的搬遷方案。第二天上午,徽縣環保局和電力局對冶煉公司實施了強行斷電措施。當天下午,徽縣四大班子領導集體接待了300名來訪群眾,表明了妥善處理好這一事件的決心。
此時,距事發已經半個多月。
這一系列沖突讓徽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周曉東感受頗多,“群眾始終覺得政府在回避和搪塞,對政府的信任度很低,讓我們的工作非常難做。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
夢想與現實
提起小時候的事情,現年已經40多歲的牟壩村村民李建中顯得非常激動,“那時候,河里的魚蝦很多,我們經常下河抓魚,但現在成了一個臭水溝,連澆地都不行了。”
李建中看到昔日美麗的小河成了臭水溝,李建中開始向有關部門反映及上訪。為了引起重視,李建中在自家屋子的墻壁上寫上大字“為家鄉的環保死而無悔”。“那時候大家都覺得我是個瘋子,沒人重視環保,更沒人能理解我。現在出事了,大家才知道我的一片苦心。”李建中說。讓李建中自豪的是,現在走在村子里,會有人主動給他敬煙。
“徽縣的幾家老冶煉化工企業,在近幾年經過技術改造已達到了環保標準,新建的企業也均經過了‘環評’。”徽縣環保局副局長柳忠駿接受《望東方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據介紹,此次事件發生后,環保局以配合調查為由關停了水陽鄉周圍的五家冶煉化工企業。這五家企業均位于徽縣的西河邊上,西河是嘉陵江上游的一條支河。
其中被村民圍堵了大門的鉛冶煉廠,被懷疑是此次事件的“罪魁禍首”。新寺村的村民一致反映說,以前這家企業開工時,尤其是到夜間,空氣中的味道非常嗆鼻。該廠的一位職工透露說,他們白天一般都按規定要求生產,一到晚上為了提高產量,經常是加大風量,排出的煙霧就多了好幾倍。
這家企業的門頭上,掛著徽縣縣政府頒發的重點保護企業的銅牌。本刊記者到這家企業采訪,門衛值班人員聯系領導后,稱領導不愿意接受采訪。
這家建于1995年的冶煉廠,曾經被當地村民認為是脫貧致富的靠山。
“這個廠子選址時,牟壩和新寺兩個村子就爭,都希望建在自己村子的地盤上,那樣的話不僅可以獲得征地賠償款,還能安置本村的村民到廠里上班。”徽縣縣委的一位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