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呂寶林李滿福 酒泉是幸運的。夜光杯是幸運的。“天若不愛酒,酒仙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盛世唐朝兩位著名詩人的激情歌詠,就這樣將一個地名與一個酒杯,從凡俗中脫拔而出,進入了文人的審美視閾。
祁連山終年白雪皚皚,高遠神秘,凜然不可侵犯。制作夜光杯的祁連玉就來自海拔三四千米以上的祁連山上,玉呈墨綠色,制成杯盞,蒼翠欲滴,即使在炎炎夏日也讓人頓生冰涼之感。受交通限制,祁連玉的開采外運至今仍十分困難,供應到市場上的玉料非常有限;制作玉杯,玉料的利用率通常只有60%左右,因此夜光杯的產量很有限,珍貴自不必說。
傳統工藝制作一只玉杯需經過選料、鉆棒、切削、掏膛、沖碾、細磨、拋光和燙蠟等30多道工序,一體成型,不能有裂紋,更不能拼接粘連。成品玉杯杯薄如紙,光亮似鏡,內外平滑,輕巧異常。特別是薄薄的杯壁,透明鮮亮,墨綠的石脈如絲如紗,天然中自有一份典雅與沉靜,成了夜光杯最鮮明的特征。據說注酒入杯于月夜飲用,月光透壁入杯,波光瀲滟,綠影婆娑,夜光杯即由此得名。
酒泉夜光杯的生產,由來已久,所產夜光杯隨往來絲路的客商,綿延外流,聲名遠播,酒泉也因此被稱為“玉酒泉”。經過無數玉雕藝人的不斷探索和努力,酒泉夜光杯到今天已經發展出中式杯、高腳杯、平底杯、仿古杯等四個大類30多種造型,這些酒杯或渾圓深沉,古樸典雅;或線條流暢,玲瓏精巧;或造型奇詭,森然有古意。
據了解,酒泉正式掛牌生產夜光杯的廠家只有3家,其中以1956年建廠的酒泉夜光杯廠歷史最為悠久,規模也最大,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及港澳臺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長期以來,假冒偽劣夜光杯充斥市場,一直困擾著這個老夜光杯生產廠家,管理方雖多次凈化市場,但收益甚微。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作為一種飲酒器,夜光杯從一開始就滿盛著一種詩性的文化,可惜如今《涼州詞》已遠,今人多矚目于杯,猶如買櫝還珠,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