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移紅霞】傳統的復式教學一個級學生聽課,另一個級學生背朝后做作業,而復興式教學的新方法是,“化聲浪干擾”為積極因素,對教材進行重改組后上課。這一新方法,目前在麥積區取得成功。
3月18日,甘肅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在我市召開的復式教學創意模式實驗區工作會議上,麥積區花牛實驗區負責人,向與會代表介紹了這一做法。
復式教學創新模式研究與實驗項目,是甘肅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和美國福特基金會合作的國際項目,旨在幫助貧困地區學校通過理念創新、教師培訓模式的創新,提升校長的教學支持能力及管理能力,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創建“垂直互動”式教學新模式。以適應新課程、新教材改革的需要,解決原來復式教學中教學方法陳規,農村小學入學率低等問題。
據悉,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組織實施的《農村小學復式教學實驗研究項目》從2004年3月份開始,率先在麥積區花牛實驗區、成縣紅川實驗區、禮縣陽坡實驗區3地試驗后取得成功。目前,全省將參與這一實驗的縣由原來的3個擴到8個,新增加兩當、清水、臨洮、會寧、靜寧5個縣的250所學校,約2萬多學生。
縱觀復式教學創新實驗進展,這一方法在教學理念上有了創新,學校“教”與“學”的行為發生了變化、復式教師與單式教師實現了“雙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