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回顧是為了更好地總結,總結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在全區上下廣泛開展“科學發展、成就輝煌”主題宣傳活動之際,本網特推出“科學發展·成就輝煌”專欄,回顧今年以來我區在工業經濟、農業產業開發、新農村建設、重點項目建設、城鄉統籌發展、招商引資、社會事業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總結改革發展積累的寶貴經驗,反映麥積經濟社會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鼓舞60萬麥積兒女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續寫更加輝煌的篇章,以科學發展的優異成績向黨的十八大獻禮!
“農”字高昂頭 田野盡歡歌
——麥積區農業工作半年回顧

“倉廩實而民心安,農業強則百業興。”今年以來,麥積區繼續把農業工作作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緊緊圍繞發展現代特色農業這一主題,突出“糧食、蔬菜”兩大產業,狠抓“旱作農業、農村沼氣、科技應用”三項工程,大力推進設施蔬菜基地和萬畝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示范點建設,較好的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為全區農業生產的持續穩定發展起到了積極地推動作用。

——糧食生產持續穩定。麥積區把糧食生產作為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社會穩定的基礎性工作來抓,建立和完善糧食生產區長負責制和鄉鎮目標管理責任制,狠抓糧食播種面積落實和單產水平提高,努力增加糧食產量。今年前半年,農作物生產面積70.4萬畝,其中:越冬作物37.2萬畝,春播完成33.2萬畝。其中:31萬畝小麥預計總產4960萬公斤,與去年相比增產27.8%;6.2萬畝油菜預計總產814.06萬公斤,相比于去年增產49%;春播糧食作物完成27.2萬畝(膜蓋21.51萬畝),其中玉米22萬畝(膜蓋20萬畝),馬鈴薯5.1萬畝(膜蓋1.5萬畝),大豆0.1萬畝;經濟作物完成8.465萬畝。其中蔬菜6.59萬畝;瓜類0.2萬畝;油料0.4萬畝;中藥材0.9萬畝。

——特色優勢產業步伐加快。繼續把發展蔬菜產業作為一項民生工程來抓,先后建立了中灘鎮、石佛鎮、渭南鎮三個千畝蔬菜示范基地和馬跑泉吳家崖、甘泉毛集、屈家坪、新陽沿河、利橋百花五個百畝連片設施蔬菜示范區,全區蔬菜產業不斷向規模化、區域化、特色化方向發展。今年上半年,全區蔬菜種植面積達到6.59萬畝,比去年同期增長16.63%,其中設施蔬菜面積1.334萬畝,露地蔬菜2.554萬畝、地膜蔬菜2.702萬畝,培植的青筍、西芹、航椒、西紅柿、菜瓜等品種,具有“新、特、奇、優”四大特點,經濟效益高、示范作用強的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基地正在形成。同時,依托中藥材加工龍頭企業,擴大和規范了中藥材種植,大力發展了柴胡、板藍根、防風、黃芩、天藍星等品種,新品種新技術示范面積2700畝,全區中藥材種植總面積達到9000畝。

——強農惠農政策得到有效落實。旱作農業項目:共落實示范推廣面積15.31萬畝,占任務的102.07%。良種補貼項目:2011年玉米、小麥良種補貼資金通過“一冊明、一折統”已全部補貼到戶,其中玉米補貼面積達20萬畝,9.8萬農戶受益。農機具購置補貼項目:爭取到農機購置補貼資金310萬元,補貼農機具1803臺,受益農戶1536戶。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完成春播測土配方施肥45萬畝,其中玉米22萬畝,果樹5.2萬畝,馬鈴薯面積5.1萬畝,其它12.7萬畝,完成專用肥施用面積22萬畝,施用專用肥0.9萬噸,通過該項目實施,全區肥料利用率提高3至5個百分點,畝節本增效40元。馬鈴薯一、二級種薯擴繁補貼項目:在中灘、渭南、新陽、五龍、琥珀5鄉鎮大力推廣種植隴薯3、7號品種,總補貼資金22.5萬元,擴繁種植面積5500畝。馬鈴薯脫毒種薯推廣項目:完成全年5.55萬畝大田馬鈴薯脫毒種薯任務,其中在五龍鄉建立1800畝的馬鈴薯示范區一個。玉米高產創建項目:項目建設任務為2萬畝,已落實玉米高產示范田2.3772萬畝,共投入地膜資金95.7萬元。高效農田節水技術推廣項目:項目實施總面積5.7萬畝,資金57萬元,已在新陽、中灘、琥珀鄉等9個鄉鎮落實高效農田節水技術推廣面積6.81萬畝,占達任務的119.50%。農村能源項目:全面推行“兩制、四包、一監理”工作機制,嚴格落實行政、技術雙軌承包責任制和工作失誤責任追究制,有力地推進了項目建設。2011年農村沼氣項目,完成開挖1034口、澆注904口、建成584口、裝料233口、產氣177口、“三改”330戶;2012年農村沼氣建設項目,已完成沼氣池開挖287口,占總任務的57.4%;澆注255口,占總任務的51%;建成140口;裝料31口;產氣16口;“三改”83戶。天水隴豐和天蓬養殖有限公司大型沼氣工程已全面完工并投入運行和試運行。

——農業科技推廣力度逐步加大。在甘泉鎮朝陽村蘋果樹上落實了“金正大”緩控釋肥料試驗面積10畝,核心示范田1處;圍繞蔬菜、中藥材、馬鈴薯、花牛蘋果、下曲葡萄等優勢特色產業,完成標準化生產面積4萬畝。

——農業產業化發展趨勢日益明顯。通過引導土地流轉、培育新型農村合作社、發展行業協會等方式,發展現代農業,推動農業向產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前半年,新注冊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21家,涵蓋蔬菜、林果、養殖三大主導產業,目前,全區共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210家,入社會員4716人,帶動農戶32758戶,注冊資產10494.38萬元,累計培訓合作社社員及農民近3000人次。前半年,新增流轉土地面積3740畝,全區累計流轉耕地達到8.59萬畝,占農村耕地總面積72萬畝的11.9%,涉及農戶27760戶,在全區17個鄉鎮及道北街道辦事處均成立了土地承包糾紛調解委員會,并建立村級土地流轉服務點255個,占全區行政村數的67.3%。

——農業綜合服務水平顯著提升。認真履行農資監管職責,有效保障農業生產安全。前半年,累計出動執法人員近1600人次,出動執法車輛600次,共檢查、登記農資經營門店53家、農藥經營門店35家、化肥經營門店26家、種子經營門店32家,檢驗拖拉機1739臺次,檢驗設施農業機械51臺,查處違章車輛138臺次,開展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和疫情普查105次,印發《病蟲情報》5期300余份,開展各類農作物病蟲鼠草害防治面積共計255.8萬畝,完成統防面積18.3萬畝,建立蘋果蠹蛾監測點12個,監測面積2300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