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布中國的16項獲獎作品昭示,好設計創造好效益
《商業周刊》/《建筑實錄》中國獎 BUSINESS WEEK/ARCHITECTURAL RECORD CHINA AWARDS 遍布中國的16項獲獎作品昭示,好設計創造好效益 16 Winners From How Good Design is Good Business
10年前,《建筑實錄》和姐妹刊物《商業周刊》聯手設立了一個獎項,用以表彰那些共同創造偉大建筑的建筑師和業主們。這項計劃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把一系列富有創意的建筑作品推到前臺。這些作品都很好地完成了業主交給的使命,而它們的業主也是各色各樣,從私營企業到政府機關乃至文化組織一應俱全。獲獎作品向我們證實,好的建筑設計是能夠幫助公司企業增加盈利、政府機關提高效率、文化組織飆升人氣。所以我們說:“好設計創造好效益”——我們并不僅僅指人民幣或者美元。
今天,我們第一次把這個獎項引進中國。我們計劃每兩年頒發一次,與兩年一次的全球建筑峰會同期進行。全球建筑峰會同期進行。全球建筑峰會是由麥格勞—希爾建筑信息公司和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聯合舉辦的,而前者也是《建筑實錄》的母公司。我們希望BW/AR的中國獎能夠為中國最好的建筑作品立傳,激勵中國的業主將建筑設計作為他們樹立品牌形象、表述企業信念、整合勞動力資源的有力武器。
第一批獲獎項目遍布中國各地,從麗江、重慶一直到深圳、北京。它們的建筑師來自中國與世界;它們的類型既有用當地石材建造的小學校,也有現代玻璃鋼結構的辦公大樓。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理念,那就是把設計看成一種投資,而非單純的花費。同時,它們也告訴我們,建筑師和業主之間的通力合作是多么重要和有益。他們應當在一起重新思考一些建筑學的基本知識,并探索出一條應對設計過程中各項挑戰的新路。
我們相信,在中國當前這一股史無前例的建筑大潮中,我們這種獎勵杰出作品的機制必能為后來者提供效仿的模式。
建外SOHO Jian Wai SOHO 地點:北京 建筑師:山本理顯設計工場(Riken Yamamoto &Fieldshop);C+A(SOHO別墅);Mikan(低層商鋪)北京新時代建筑設計公司;北京東方華泰建筑工程公司 業主:SOHO中國有限公司
作為一個城中之城,建外SOHO將高層住宅、商業建筑、商鋪、停車場與庭院景觀結合在一起,在通惠河邊生成一個復雜的混合功能綜合體。像大多數SOHO中國開發的項目一樣,“建外”的目標市場瞄準北京居民中的富裕階層——那些憑借新興事業與國際視野而激發著經濟活力的人們。SOHO成功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對這些人群的生活方式與內在需求的理解。公司的名字SOHO意為“小型辦公·家庭辦公”(Small Office Home Office),以此為設計哲學,致力于創造一個可以自如地以新型方式生活的場所。
盡管所設計的私人公寓是面向以小型公司起家的人群,開發商卻依然嘗試在大尺度上進行建造。因此,當全部的七期建設在接下來的一兩年中總體完工之后,建外將擁有超過70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和2110個住宅單元(頭三期的建設已在2004年春完工,建成面積29.5萬平方米)。在一場國際設計競賽之后,SOHO選擇了東京建筑師山本理顯進行總體規劃并設計高層公寓樓。山本引入了兩家年輕的日本設計公司——C+A公司設計“城市別墅”(即兩幢高層之間的辦公建筑),Mikan公司設計公寓樓低層部分五和綜合體周邊的零售空間。建外建筑群取替了一座20世紀50年代的鋼鐵廠,成為北京將工業和低規模用地轉變為混合發展用地的轉型策略的一部分。
設計了像日本橫濱“交叉點城市”(Inter—Junction City)和東京的東云集合住宅區第1區這樣的創新型居住項目,山本發展出了一種重新審視住宅建筑的能力。他為建外基地所作的總體規劃達到每公頃160個居住單元的密度在一個正交網格的控制下布置建筑物,并將之在南北軸線上偏轉25度,以使得大樓的日照最大化并將日光引入綜合體的每個角落。
山本的設計理想是創造一個新的地景,而建外就好像從這個地景上生長起來。他將機動車和步行者分隔,停車場位于地下,地面成為純粹的人行景觀空間,高層公寓樓與低層商場交替分布以形成松散的棋盤式平面。一系列的下沉花園分散在基地中,將陽光帶入地下停車場,由此形成了開敞空間與層次交錯呼應的令人振奮的視覺韻律。
建外最大的吸引力之一來自它對公寓類型的安排。其中一部分建筑提供了富有彈性的空間以滿足小家庭辦公的需要:一些公寓單元在入口附近設置了小面積辦公場所,而其他單元則提供了可移動的隔扇或者被稱為“工作室”的一種可以起到銜接各部分空間作用的多功能房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