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望2010:譜寫新華章
2010年是全面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起步年,也是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任務的最后一年。秦安縣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保增長、擴內需、強基礎、調結構、促和諧”為主線,以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和全省區域發展戰略為重點,繼續堅持“以商興市、以市建城、以城帶鄉、工貿聯動、城鄉一體、協調發展”方針,深入實施促農增收“六大工程”和“四輪驅動”戰略,大力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建設,發展壯大縣域工業和商貿流通業,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加強黨的建設,奮力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
今年,秦安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奮斗目標是:生產總值達到31.5億元,比上年增長12.8%;財政收入達到1.126億元,增長12%;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09億元,增長13.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3.6億元,增長3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400元,凈增9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200元,凈增520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4.6億元,增長2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
(一)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努力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
健全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推動以林果為主的特色產業向生產標準化、產品優質化、營銷組織化、效益最大化方向發展。狠抓“3個5”工程,新建優質果椒基地5萬畝,更新改造老果園5萬畝,果實套袋5億個。狠抓“3個1”工程,建設1萬頭仔豬繁育基地,實施1萬頭秸桿養畜工程,新增養雞100萬只。推廣全膜種植25萬畝,狠抓“3個2”工程,建設地膜早熟洋芋基地2萬畝、標準化蔬菜生產基地2000畝,流轉經營土地2萬畝。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認證和標識制度,抓好秦安花椒、秦安脆瓜、秦安粉條、可泉山雞等農產品商標注冊,培育農產品自主品牌。努力提高我縣農產品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實現果品出口創匯新突破。扶持發展農畜產品加工、包裝、貯藏、運銷等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促進農副產品增值增效。
(二)培育特色企業,發展壯大縣域工業
深入實施工業強縣戰略,扶持發展食品、小商品加工等特色工業企業。一是著力提升工業園區承載能力。編制完善食品、小商品加工產業園區規劃,擴大何川、西川園區規模,爭取何川工業園區列入省級工業集中區。二是大力扶持培育優勢骨干企業。圍繞打造中國西部小商品城、西北食品加工基地縣、隴東南歷史文化名城,發展壯大小商品、食品、旅游產品加工企業。三是深入推進技術創新。有重點地改造輕工紡織、建筑建材等傳統產業,開發新產品,提高市場占有率。深入開展爭創國家、省級名牌產品活動,打造果汁、毛毯、鉛筆、粉條等工業品牌。

(三)狠抓項目建設,不斷增強發展后勁
一是積極爭取項目投資。圍繞國家投資重點,科學編制“十二五”發展規劃和秦安縣《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實施方案,儲備一批事關長遠發展的特色產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和民生工程項目。完善項目爭取責任體系和激勵機制,加強銜接協調,力爭通鄉油路改造、垃圾填埋處理、大地灣史前遺址景區基礎設施建設、中衛至貴陽天然氣管道輸送工程過境秦安等更多的項目列入國家、省、市計劃。二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采取以商招商、產業招商、節會招商、組團招商和定向招商等方式,突出抓好果醋、果脯、花椒油、小商品加工和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等項目的論證和推介,力爭有一批產業關聯度高的大型優質項目落戶秦安。
(四)加快市場體系建設,鞏固提升商貿流通業
積極實施商貿活縣戰略,加快城鄉市場流通體系建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努力把秦安建設成關中-天水經濟區東接西連的商貿流通重要節點。高起點編制商貿流通發展規劃和市場建設規劃,啟動秦安•中國西部小商品城、物流倉儲中心和果品批發市場擴建工程,實施“萬村千鄉”、“退路還市”市場工程和城區便民市場建設,培育大型特色專業市場,加快蓮花、興豐、郭嘉等鄉鎮果品、農貿綜合市場建設步伐。積極推行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著力培育信息咨詢、金融信用合作、社區服務等新興產業,鞏固提升餐飲、交通運輸、娛樂保健等傳統服務業,健全現代服務產業體系。全面落實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放寬市場準入,加大金融扶持,激活民間資本,增強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活力。
(五)發揮品牌優勢,做大做強勞務經濟
依托人力資源優勢,按照廣聯絡、擴基地、重培訓、強素質、樹品牌、增收入的思路,著力推進“四個轉變”。一是健全勞務工作網絡,形成以政府部門為主導、勞務公司為主體、經紀人為依托的勞務工作格局,促進勞務輸轉由自發型向組織型轉變。二是強化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勞動者的專業技能,促進勞務輸轉由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三是發揮通達勞務公司作用,大力開拓東南沿海和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區勞務市場,促進勞務輸轉由盲目轉移向有序轉移轉變。四是依托大地灣建筑工、媧鄉家政妹、成紀服務員、羲皇保安員、秦安名廚師等勞務品牌,促進勞務輸轉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年內輸轉勞務人員10.5萬人,勞務收入達到8億元。
(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圍繞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區三級城市和天水-秦安城鄉統籌重點示范區的目標,堅持以點為主,軸線帶動,區域突破,整體提高的原則,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城鄉發展,努力建設天水最佳宜居地。一是結合三級城市定位,完善縣城總體規劃和蓮花中心鎮建設規劃,編制縣城中心區、建設開發區等重點地段和葉堡、五營等7鄉鎮控制性詳細規劃。二是按照中心完善,北部延伸,東部美化,南部開發,西部拓展的要求,加大城區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力度,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環境。三是按照突出特色,擴大規模,完善功能,培育產業的原則,積極實施蓮花中心鎮開發建設,繼續抓好隴城、五營、興豐、魏店、郭嘉、千戶等小城鎮建設。四是堅持構建骨架,建設環線,完善網絡,提高等級的思路,完善農村公路網絡規劃,完成葫蘆河宋場大橋建設、四十里墩灣至蔡河公路鋪油和39條200公里農村公路通暢工程。
(七)統籌發展社會事業,推動社會全面進步
圍繞打造天水最佳宜居地,爭創省文明縣。加快科技創新和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中小學校布局調整,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積極實施興國中學二期、興國三小教學樓和蓮花、興豐等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切實改善辦學條件。大力繁榮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完成西川、王鋪等7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加快發展旅游業,圍繞打造關中-天水經濟區人文自然旅游精品區,編制旅游總體規劃,完成大地灣史前遺址博物館建設,實施大地灣史前遺址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大力開發尋根祭祖、民俗風情、休閑度假、農家樂等旅游項目。加快發展衛生事業,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城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完成安伏、隴城衛生院建設工程。以爭創省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縣為目標,認真落實計劃生育各項獎勵優惠政策,深入開展層級動態管理和抓典型建機制年活動,不斷提高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水平。
(八)著力改善民生,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加快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和諧社會建設,切實解決涉及群眾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全力維護社會穩定。認真落實各項就業優惠政策,健全創業促進就業服務機制,實施創業型城市試點工作,鼓勵農民就地就近就業、返鄉創業,強化技能培訓,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新增就業8000人。完善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探索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不斷擴大保障范圍。加強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災救濟、醫療救助、優撫安置和殘疾人保障工作,妥善安排困難群眾生產生活。全面落實退耕還林補助、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兩免一補”和廉租住房租賃補貼等惠民政策,推行住房公積金制度,實施廉租住房建設和農村危舊房改造工程,讓廣大干部群眾得到更多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