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慶的鑼鼓敲起來,歡樂的秧歌扭起來,詼諧的高蹺踩起來……連日來,在秦安縣各鄉鎮的大街小巷,由村民自發組織的民俗社火表演開展得如火如荼,精彩紛呈,處處充滿歡樂喜慶的節日氛圍。

日前,筆者在蓮花鎮好地村,真切地感受了一回當地群眾歷年 “上九”社火表演的熱烈場面。正月初九早上,雖然一場大雪不期而降,但這并沒有阻擋住周邊村組的社火表演隊和前來趕廟會的村民的腳步,一隊隊社火在鑼鼓聲和人們的歡呼下輪番上演,街道兩旁、商店臺階上、戲場里到處圍滿了從四面八方趕來的人們,小吃、零食小商販的叫賣聲不絕于耳。

筆者驚喜地發現,今年的社火處處凸顯黨的十八大精神,“改善民生”、“林果富農”、“強產業夯基礎”等字眼引人注目,而好地村精心設計的“神州九號”無疑是一大亮點,“中國力量”、“中國夢’’更是直呼主題。
“和往年的社火不同,今年我們的社火裝演處處從節儉出發,沒從村民身上收一分錢,演員的戲服都是往年用過的,必須花錢的部分,像化妝的顏料和彩車的裝飾,這些今年村里幾個大老板都包了,我們只負責如何把社火組織好,耍好,讓人們高興!”今年的社火大隊長王田生笑著說。

筆者發現,看社火的觀眾中,很大一部分是年輕人,他們或拿著相機在興奮地拍照,或和同學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熱聊,或帶著自己漂亮的外地女友來回炫耀。“每年的‘上九’是我們同學聚會的日子,平日里大家東南西北地為生活奔忙,這一天一起聚聚,聊聊各自的工作生活情況,聯絡聯絡感情,很好!”。“我這幾年在北京的大飯館當廚師,去年一年掙了五萬元,我現在的任務就是找個當地媳婦,以后踏踏實實過日子,今天我來這里瞅瞅,看看有沒看上的。”今年23歲的吳灣村小伙子吳鴻斌有些害羞地說。

在一個涼粉面皮攤前,筆者要了一碗涼粉,座位都被埋頭吃的顧客擠滿了,就站著吃。買涼粉的阿姨臉笑成了花:“我的四坨涼粉已經賣完了,掌柜的正在家里趕做呢,今天早上到現在,我已經收入三百多元了。”
筆者尾隨社火隊來到街角,看到昔日的小學同學正在擦洗一輛嶄新的小轎車,車頭上掛著一根鮮紅的被面。他熱情地打著招呼,說這是莊里的社火隊給他掛的紅,感謝他今年給社火表演的慷慨贊助。閑聊間,他很有風度的說,這幾年在鄂爾多斯開了一家大型五金店,兼修車,去年一年收入45萬元!“我覺得這遠遠不是我的目標,下一步,我準備在那里開幾家連鎖店,要做就做大,做到最好!”關于他,筆者早有耳聞,這幾年他從自己莊里招去了二十多個年輕人,為帶動全村致富奔小康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社火表演的歡樂只是農民幸福生活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秦安縣通過有效引導農民發展林果支柱產業、勞務輸出業、養殖業等,全縣農民人均收入持續攀升,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農民的日子越過越有奔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