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秦安縣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和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加快林業生態建設為抓手,按照調結構,建基地,突特色,創品牌,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協調發展的思路,突出重點,穩步推進,林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規模和層次都有了質的提升,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任務全面完成 今年以來,秦安縣嚴格按照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選用適應性強的樹種,制定切實可行的造林作業設計,大力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抗旱造林技術。共完成退耕還林工程荒山造林2500畝,天保工程人工造林1000畝、封山育林4000畝,三北五期工程人工造林16667畝。在重點公益林建設上,采取得力措施,從制度建設、管護措施、管護責任的落實等方面加強管理。全縣納入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的面積共計34.49萬畝,完成重點公益林區域補植面積2500畝,栽植刺槐、山杏苗木55萬余株。在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后續產業建設上,完成補植補造20022畝。

造林綠化取得新突破 縣委、縣政府嚴格按照綠化秦安、美化秦安、建設山川秀美新秦安的思路,堅持綠化、美化、香化相結合的原則,采取多樹種相結合的形式,以興豐鄉范山流域、鳳山風景區、百里生態文化長廊為重點,高標準完成綠化5400畝,其中栽植油松、落葉松等苗木20余萬株,栽植楊樹、柳樹、塔柏等苗木35000多株。栽植刺槐、山杏、側柏等苗木54.4萬株。今年的道路綠化工作,以“大通道、寬林帶、多數種”的要求,按照縣上提出的整合項目、綜合開發的思路,合理規劃、科學栽植,目前已完成百里生態文化長廊沿線綠化72.3公里,栽植楊樹、柳樹、側柏、紅葉李等苗木22.7185萬株,其中春季栽植21萬株,秋季補植1.7185萬株。采用新植與對去年綠化路段補植相結合的形式,完成道路綠化134公里,栽植楊樹、柳樹、香花槐等各類苗木6.578萬株。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快速推進 今年,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全省林業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省、市的具體安排,理清思路,明確目標,突出重點,緊緊圍繞資源增長和農民增收兩大目標,積極穩妥地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至目前,全縣已完成林地流轉面積10000畝,組建各類協會和專業合作社3個,完成造林3.05萬畝,林下種草面積500畝,藥材種植面積100畝,山野菜種植面積400畝,林下套種經濟作物面積200畝,發展林菌1 戶,產量3噸。共計實現產值6000萬元。組建了股級林業綜合服務中心,與金融系統協商,共發放林權抵押貸款700萬元。
森林資源管護成效顯著 今年以來,秦安縣對全縣各類林地,在全面普查的基礎上,加強領導,靠實責任,強化措施,采取在重點區域修建護林房,確定護林員,落實管護責任等措施。林政、公安人員實行包片責任制,定期不定期巡回檢查,掌握管護動態,有效保護了森林資源的安全。進一步健全和落實林業行政執法責任制,落實防范措施,強化火源管理,增強全民防火意識。今年出動警車200多次,撲滅火源120多次,舉辦護林防火培訓班20期,受訓人員20000多人次。同時印發森林防火知識讀本1萬份(冊),護林防火宣傳畫1.5份,護林防火標示牌1000個,張貼刷寫宣傳標語100余條。今年全縣沒有大的森林火災發生,森林火災面積控制在0.06‰以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