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上半年,秦安縣雙聯工作緊緊圍繞全年省市雙聯工作要點和全省雙聯行動視頻會議精神,按照“鞏固、深化、拓展、提升”的思路,繼續深入推進全省“六個結合”、市“八項任務”,結合縣情,著力在全縣雙聯村有效推進雙聯行動“八個全覆蓋”、“五件實事”,著力打造“三大工程”。結合近期省市縣雙聯督查組開展的雙聯工作全面督查,將開欄推出基礎設施改善、產業開發和培育、勞務輸轉、美麗鄉村建設等方面涌現出的雙聯成果、有效做法和經驗。
蘭州城市學院:聯起思想 撬動發展
時值盛夏,驕陽似火。烈日炙烤著大地,但在秦安縣郭嘉鎮由寺咀村通往馬峽村的通村公路上,100百名村民正在村支書楊全義的帶領下,手拿鐵锨,頭頂烈日,耐著酷暑,熱火朝天地鋪設著通村道路。老人楊來喜指著這場面介紹說,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全村最大規模的一次集體公益勞動。
村民的最大期盼是修通通村公路
馬峽村位于郭嘉鎮東南部,屬淺山干旱純農業村,村內溝壑梁卯交錯分布,自然條件惡劣,蘋果、花椒種植是該村的支柱產業,占農民經濟總收入的80%以上。然而由于原有的通村公路坡陡路窄,坑洼不平,貨車無法通行。若遇上雨天,正常行人都十分困難。村民們心急如焚,早想拓寬硬化,卻因缺乏資金支持,雖時時自發修填,仍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嚴重影響村民生活和當地經濟的發展。因道路坑洼嚴重,收購蘋果的車輛無法進村。和鄰村寺咀村相比,馬峽村的外售蘋果價格至少每斤低0.5到1元,每戶每年少收入8000元左右。在桃子收獲的季節,由于桃子的保質期較短,如果遇上下雨天,車輛無法通行,整村損失每年達百萬以上,巨大的損失讓村民們十分心疼,道路成為嚴重制約全體村民脫貧致富的瓶頸。
雙聯撬動整村發展
省委雙聯行動點燃了馬峽村村民的修路激情。雙聯行動開展以來,作為雙聯單位蘭州城市學院,先后由黨委書記閻曉輝、黨委副書記、院長王汝鋒領隊,數次深入馬峽村,訪民情、解民意,實地了解發展實際,探討發展道路。在入村走戶中院領導充分感受了村委會和村民修路的強烈愿望。經過多次調研,學校從有限的辦學經費中擠出20萬元,用于馬峽村的通村公路建設。村民聞聽此訊,喜笑顏開。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立即召集村民進行“一事一議”,決定組織全村百姓開展“修路大業”。在秦安縣有關的支持下,自寺咀村至馬峽村的2.6公里通村公路已完成路基拓寬,馬峽小學也開始拆遷重建,文化廣場也在拓建。
馬峽村黨支部書記楊全義說,蘭州城市學院決定出資為村民修路,暖了村民的心,使我們實實在在地得到了省委雙聯政策的實惠,更加增強了村民在黨的惠民政策幫助下勤勞致富的信心。
雙聯行動拉近了黨和人民群眾的距離
雙聯行動不僅給人民群眾帶來實惠,也是一項民心工程,涌現出了許多感人的事跡。在修路過程中,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成員帶頭實干,全長2.6公里的道路拓寬和路基加固任務,在全體村民苦干下,每天工作都超過12個小時以上,僅僅用時半個月就順利完工。村民們說:“自己的路,我們要不等不靠,自己修,自己走”。楊全義的嗓子喊啞了,村民楊富軍的手上磨出了繭子,剛參加完高考的學子參加到修路隊伍,甚至在工期忙時,所有參加勞動的人都是在路邊吃飯,而他們的午餐則是干饃饃和白開水……
由于該條道路的三分之二經過寺咀村,道路拓寬過程中,涉及到寺咀村部分村民房屋和果樹的賠償問題。馬峽村號召全體村民在短短兩天內捐款10多萬元作為賠償金,由村民選舉的12名代表全程監督管理賠償金的支付。而馬峽村村民都是無償犧牲自己的土地和果樹,毫無怨言。村民楊忠為此砍掉了自家果園的十幾棵果樹,雖然心疼,但他卻說:“修路是犧牲個人造福大家、修德積善的好事,我絕不能拖大家的后腿。”村民楊天生高興地說:“路修好了,我們的蘋果也能買上好價錢了,實現我們的小康夢也為時不遠了”。
馬峽村黨支部書記楊全義告訴筆者,該村是果業大村,村民們多在家種植果樹。這次拓寬加固的道路寬度達到4.5—5.5米,平整堅實,普通大貨車通行無阻。楊全義感慨地說:“還是雙聯政策好啊,把我們的心聯在了一起,鋪通了村里做大做強果業經濟的產業路,幫助我們走上了發家致富的小康路,困擾在馬峽村上千村民心里多年的難心事終于有望得以徹底解決。”
在深切感受到馬峽村群眾對修路的熱情后,蘭州城市學院黨委書記閻曉輝表示,學校將進一步突出幫扶重點,加大幫扶力度,把幫扶工作同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結合起來,設身處地為村民著想,切實為他們增收致富出實招、謀良策,激發大家增收致富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脫貧致富,早日實現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