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收獲季節,筆者驅車行進距離葉蓮公路入口處大約5公里處,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新建的兩層式農宅小區,走進村子,座座農宅房前屋后綠樹成蔭、鮮花盛開,整修一新的柏油路通到村民的家門口,村文化休閑廣場整潔美觀、垃圾分類收集箱新穎別致。花椒園里到處都是手挎竹籃采摘花椒的椒農,一陣陣微風吹來,椒香芬芳,沁人心脾。……這就是秦安縣楊寺村,一個依靠果椒產業致富的新農村。
說到這些年楊寺村的變化,陪同采訪的村主任楊五軍說:“以前村里人居住的分散,各個山頭上都有,只是每個山頭上才有幾戶村民,到楊寺村走親訪友的人,走山路就得走半天。”
是國家異地搬遷項目的實施,讓楊寺村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該村通過整合項目、整合資金,按照統一規劃、政府引導、群眾自建的原則,爭取國家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程資金393萬元,完成了154戶住宅建設,并改擴建學校1所,修筑農路2條共6.7公里,極大地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現在的楊寺村,蓮葉公路橫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區位優勢很明顯。順著蓮葉公路,我們走進一戶人家,獨門小院的主人叫楊國民,院子里的小二樓共有12間房,面積300多平米,祖孫三代6口人住在這里。
楊國民父親告訴記者,兒子和兒媳都在山上自家的地里采摘花椒,他在家里負責做飯、晾曬花椒。談到一年的收益,老人說:“現在的生活很好,花椒和蘋果每年收入有6萬元,平時兒子還經常打工貼補家用,用時髦的話說,就是過上小康日子了。”
炎熱的盛夏,楊寺村的主要勞動力都在各自的地里采摘花椒,在家晾曬花椒都是老人和孩子。據了解,楊寺村只有894人,耕地面積1082畝,果椒園面積達950畝,目前全村已基本實現了家家都有果椒園,2013年人均純收入達5746元。
立足村情實際,突出特色產業,近年來楊寺村在致富的路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在新農村建設上也邁出了一大步,不僅村內巷道全部進行了硬化、綠化,村路上還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在重點路段安裝了紅外線監控設備。據村主任楊五軍介紹,村里有13條巷道,為了達到綠化效果,共栽植雪松、紅葉李、小葉黃楊等6000余株。

種植花椒和蘋果讓楊寺村村民富了起來,楊五軍告訴記者,楊寺村未來的發展還是要靠壯大特色產業。據了解, 楊寺村花椒種植起步早,是一個傳統花椒種植專業村,以大紅袍和油椒等優質品種為主。近年來,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栽植優質蘋果130畝,建成無公害花椒基地400畝,全村優質蘋果面積達到410畝,花椒490畝,并建立了楊寺村花椒專家大院,依托大學生村官創業項目,進行花椒精包裝加工,建成了以生產漿水等農副產品為主的聯創食品專業合作社,走出了一條“支部+協會+農戶+市場”的特色鮮明的產業化發展路子,同時依托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建立起了人才超市,結合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試點工作,成立了楊寺村農業技術綜合服務社,招聘了2名林果技術服務員,專門進行果椒種植技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