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問題整改”是檢驗教育實踐活動成效的一把重要“尺子”。教育實踐活動進入整改落實、建章立制環節后,秦安縣以解決群眾實際困難為出發點和立足點,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狠抓作風建設,用實實在在的整改效果讓群眾看到了教育實踐活動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
【整改進行時】
秦安:重拳整治食藥品市場見實效
在專項整治月活動中,秦安縣堅持問題導向,以關注民生為核心,緊扣民意、對號分解、限時答復、真抓實改,大力提高食品藥品監管能力和水平,確保群眾飲食用藥安全,讓群眾切實看到了整改的決心和效果。
緊扣專項整治抓整改。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深入開展市場主體核查和補漏工作,實施藥品電子監管系統,現已對全縣7家藥品批發企業全部實施電子監管,審批零售藥店9家,使監管部門對藥品“進、銷、存”實現了網上動態監管。對19家藥品經營企業進行GSP認證跟蹤檢查,申請換發《藥品經營許可證》9家,完成17個評價性抽樣和47個批次監督抽樣工作,做到“家家到、戶戶錄”,不漏一戶,不錯一處,不留死角。開展食品藥品利劍行動,查處食品藥品違法案件34件,涉械單位811余戶(次),抽驗基本藥物17個批次、中藥23個批次、西藥23個批次,查處使用過期、無注冊證書等醫療器械(試劑)的醫療機構1家,罰款1萬元,沒收過期、無注冊證書試劑21種84瓶(盒、支)。

緊扣民生問題抓整改。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15個食品藥品安全問題,深入開展“點題整改”行動,逐項制定整改方案,逐一明確任務書、時間表和路線圖,一項一項抓整改,一件一件抓落實。不斷加強市場監督稽查,狠抓重點食品藥品監管、重點案件查處和重點領域整治,對食品藥品安全事故實行“首報責任制”,采取“網格化”監管模式,定人、定崗、定區域,加強對節日期間熱銷品、重點對象、重點環節、重點品種進行監督檢查,向全縣人民發出食品安全消費提示,將環城南路(供熱公司巷)作為餐飲服務示范一條街開展創建活動,建立11戶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平臺,對轄區食品生產經營者實行量化分級、信用分類、動態監管,在食品市場主體分級分類的基礎之上,將其食品安全狀況分為好、較好、一般、差四個等級(餐飲服務環節為好、較好、一般三個等級),并實行食品安全狀況“外置化”管理,在經營單位門口張貼食品安全狀況公示牌741戶,警示經營者、提醒消費者、增強社會監督和經營者自律意識。先后對龜甲膠和鹿角等重點中藥品種進行抽驗,銷毀假劣藥品40多種,沒收中藥飲片220公斤,下達責令整改53家,立案查處38起,查封扣押過期食品341公斤,罰沒入庫10.38萬元,有效規范了全縣食品市場安全。
緊扣群眾信訪抓整改。專門設立信訪意見箱,建立電話、信函、來訪等登記簿,明確舉報登記、來訪接待和督辦工作的相關程序,不斷完善餐飲食品藥械舉報投訴機制,做到每起來信來訪、投訴舉報都有記錄,有答復。針對群眾來信來訪反映的餐飲單位建立開放式廚房等案件,以農村食品市場“四打擊四規范”和秋季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為抓手,采取情況通報、掛牌督辦、約談問責等方式,健全創新聯席會議、聯合執法、重大案件查處獎勵等制度機制,與縣公安局、教育局聯合出動執法人員3589人次,組建解放路、廣場等11個工作小組,劃定責任區,對全縣餐飲單位進行地毯式的集中治理。推行“明廚亮灶”工程,將操作間、涼菜間、洗消間、庫房等關鍵部位和重點環節,通過直觀形式或視頻方式予以展示,使“后廚”可視、可感、可知。對達不到要求的餐飲單位限期整改,對拒不整改的必須停業整頓。先后下發監督整改意見書33份,立案查處23起,罰沒款3.7萬元,查封扣押過期食品146公斤,查獲藥品、保健品、食品添加劑等各類涉案的物品240多種1800多件,完成餐飲服務單位“明廚亮灶”工程143戶,讓人民群眾看到食品藥品安全問題的有效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