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秦安縣興國鎮康坡村“人大代表之家”,會議桌、檔案柜、書柜等辦公設備一應俱全;人大代表學習制度、聯系選民制度、代表活動制度等內容公示上墻;健全的簿、表、記錄,翔實地書寫著人大代表開展活動的歷程。
“‘人大代表之家’實際上就是提供了一個‘老百姓說事的地方’,同時也讓代表對‘家’有了歸屬感!鼻匕部h人大常委會主任郭海軍告訴記者:“在創建工作中,我們堅持‘三步走’的創建思路,以規范化建設為抓手,制定了‘六有’標準,即有場所、有設施、有制度、有公示榜、有資料、有活動記載,讓‘家’的布局更加豐富充實。目前秦安縣17個鄉鎮已建成‘人大代表之家’56個,達到了硬件標準化、軟件規范化、活動經常化的要求!
代表的“加油站”
縣人大代表康小虎在康坡村當村支書已有30多年了,在村子里有很高的威信,但說話辦事也相當粗魯。自從“人大代表之家”建成后,康小虎經常參加學習,粗魯的毛病也改了不少。他頗有感觸地說:“在‘代表之家’里和其他代表一起學習、交流,不僅讓我了解到黨的政策,學到了法律和人大業務知識,而且學會了怎樣當好人大代表、怎樣為村民服務。”
“代表素質參差不齊,履職能力高低不一,怎么到選民中間搜集問題,把調研信息整理成可行性建議,都要靠專業素養!笨h人大常委會人事代表工委主任姚二信介紹說:“‘家’就在一定程度上扮演起了‘角色’,組織代表們參加專題培訓,提高代表的履職能力!
記者了解到,“人大代表之家”建成后,秦安縣各代表小組都非常注重代表學習培訓,適時為代表充電。先后開展了《憲法》、《地方組織法》、《代表法》、《監督法》等法律法規及人大業務知識的培訓,進一步提高了代表的整體素質和依法履職能力。
群眾的“服務區”
“劉坪鄉任吳村村民任福慶反映:村里垃圾亂堆、亂倒的問題,嚴重影響了村里的環境衛生。處理意見:建立了一支村級環境衛生整治隊伍,并確定專人對鄉村道路進行清掃。”
“彭屲村村民楊珍坪反映:在村上建立一個果品銷售市場。處理意見:已上報上級部門!
翻開劉坪鄉黃灣村“人大代表之家”《選民來訪登記簿》,一件件選民反映的“難腸事”,都記錄在登記簿上。
正在值班的劉坪鄉人大代表康祥林說:“群眾關注的事,就是人大代表提出建議的重點!舜蟠碇摇尰鶎尤舜蟠碛辛思乙粯拥母杏X,堅定了我們當好人大代表、反映群眾呼聲、行使代表職責的決心!
大灣村村民關鴻斌向人大代表反映的農路加寬的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他高興地說:“過去,我們都沒有機會了解代表在干啥、咋干的。現在不一樣了。有了‘人大代表之家’,我想找誰都能找到。還能及時反映問題呢!”
康坡“人大代表之家”將每月10日確定為選民接待日,安排2至3名人大代表在“人大代表之家”接待選民。除確定的接待日外,“人大代表之家”還確定了值班制度,安排人大代表或村“兩委”班子成員每天值班。
縣人大代表、村支書康小虎說:“我們共接待選民41人,收集到選民的意見建議23條。尤其是針對選民反映腰崖村沒有村陣地和文化廣場,康坡村文化廣場垃圾較多、晚上行路難等問題,經多方協調,籌措資金,腰崖村村級陣地和文化廣場主體工程建成,康坡村建起了古城墻、安裝了48盞太陽能路燈。”
姚二信介紹,秦安縣以“家”為橋梁,組織人大代表輪流接待選民,先后收集選民意見建議1128件,對選民提出的意見建議進行現場解答,對不能解答的及時轉交有關單位進行辦理。
“人大代表之家”正以它獨特的方式在聯系群眾、搜集情況、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等方面發揮它獨特的作用,架起了民意“連心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