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書記和拆遷戶
人民網記者 李戰吉

圖為軒轅廣場(配圖:天水在線)
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一個氣勢雄偉的軒轅廣場,一條條寬闊整齊的柏油馬路,一棟棟嶄新漂亮的樓房……看著縣城日新月異的變化,清水人不由地會談起縣委書記雷鳴在城市建設中做過的幾件事。
兩封拆遷信
去年6月15日一大早,雷鳴走進辦公室就看到一封信。信里說,“尊敬的雷書記,我的新房已蓋好,請您務必要來我的新屋喝杯茶,吃碗漿水面,以示謝意,您千萬得來喲……”信是一位叫蒲效仁的農民寫的。
50歲的蒲效仁,家住清水縣豐勝村。小時候患了小兒麻痹癥落下了殘疾;幾年前,又得了白內障。家里有身患殘疾的妻子和3個未成年的孩子。一家人全靠他坐著輪椅在街上修鞋來養活。
去年,縣里進行舊城改造,他家的房子也要搬遷。家里殘的殘,小的小,拆房、蓋房全得花錢。當時給的拆遷費和一般人一樣,這筆花銷太大,拉的饑荒會壓得他多少年緩不過氣來。萬般無奈,他鼓了鼓氣,給素不相識的縣委書記雷鳴寫了封信求援。
雷鳴看了蒲效仁的信以后,立即批給縣民政局,請他們在政策范圍內幫助解決蒲家的困難。民政局給了蒲效仁一筆補助費,拆遷工作組的同志還主動幫他搬東西,為他選房址……建房時,雷書記又親自到現場去向他表示問候。蒲效仁高高興興地拆了舊房,蓋了新家。馬上就要搬進新居了,喜上眉梢的蒲效仁想到了雷書記,就又寫了一封信,請雷書記到他的搬家喜宴上來做客。
信是5天前寫的。雷書記看到后,馬上安排人送去200元錢,說明了自己沒能前去的原因,對他順利搬進新居表示了由衷的祝賀。蒲效仁拿著這份沉甸甸的錢,久久說不出話來。
6家拆遷戶
去年8月19日晚上,雷鳴剛開完會,就想到了明天即將開始的拆遷工程。張志成和幾戶人家對拆遷的安置方案不滿意,堅持不搬,雷書記便直奔張家。
張志成和他的5戶鄰居,都是清水縣城北環路的老住戶。他們的房屋臨街,占著規劃線,影響了交通和城市建設。縣里決定按照規劃清理、拓寬道路,這些人家的房屋就必須拆遷。
聽到書記來了,一時間,張家小院聚集了五六十人。一進門,雷書記首先向大家致歉:“我白天工作忙,不得不晚上來打擾你們,對不住了……”接著他便認真聽起了大家的訴說——現在地處鬧市,開著門面,搬走后鋪子沒了生活咋辦;現在的地段好,能不搬就不搬,非得搬就要給個好價錢……聽了大家的話,雷書記認真地作了答復:新址盡量選在比較方便的地段上,請評估部門重新評估,給大家一個合理的補償……從9點說到12點,群眾感動了。張志成當場表態,“縣委書記能親自到家里,幫咱們解決問題,咱聽書記的,明天就拆房搬家!”
幾戶“釘子戶”搬走了。經過評估部門的評估,拆遷戶對搬遷補償滿意了;新址選在了比較合適的地方,拆遷戶對新生活滿意了。道路取直了,拓寬了,城里的過往群眾滿意了。“多好的老百姓啊!只要我們敢于面對群眾,認真對待群眾,就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雷鳴對身邊的干部經常會發出這樣的感慨。

(省市領導視察正在建設當中的清社公路)
“46”拆遷部隊
以前,清水縣城東西不暢,南北不通。雷書記上任以后,規劃起新城區開發和舊城道路改造。城市動遷是一個大動作,它牽涉到千家萬戶的利益,需要動員大量的人力,做大量的過細工作。去年,縣里又在進行鄉鎮職能轉變和干部制度改革。雷鳴就把這兩件事結合起來,成立了“46”部隊,專門從事拆遷的群眾工作。
縣委組織部從縣直單位的中青年科級后備干部中精選了46名干部,先是組織他們學習有關拆遷和城市建設的政策、法規,然后組成9個拆遷工作組,把他們放到一線去做群眾工作,經受鍛煉和考驗。每組承包8戶到18戶,入戶進行拆遷的宣傳動員、解決搬遷戶的實際問題,最終的工作結果與考核和任用相掛鉤。
這支“46”部隊,當起了拆遷和城市建設的宣傳員、信息員、服務員。他們走家串戶,宣傳政策,與拆遷戶交朋友,為拆遷戶解難題。中秋節,他們買了月餅趕到承包戶家里,送上祝福;家里條件實在差的,他們自發捐款趕到承包戶家里,送去溫暖……
到年底,“46”部隊承包的91戶拆遷戶,已經有73戶順利搬遷;而在拆遷工作中表現突出的23名優秀干部,經過組織程序,被推薦錄用,目前已經全部到崗。
清水縣城從去年8月開始拆遷,至今已經修了5條、總長4公里的道路,城區面積由3.4平方公里擴大到4.5平方公里;拆遷了214戶,拆除建筑3.63萬平方米,沒有一戶群眾上訪。

圖中左為清水縣委書記雷鳴(配圖:天水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