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清水訊(記者 王宇興)面對當前嚴重的旱情和繁忙的農業生產,清水縣組織500多名干部和技術人員深入生產第一線,解民憂,辦實事。全縣完成地膜玉米、馬鈴薯及小雜糧播種30萬畝,發展優質蔬菜3萬畝,其中建成塑料大棚2630座。
從3月份至今,清水縣降雨量不足20毫米,較常年偏少60%以上。由于降水偏少,加之近期持續高溫,使全縣農作物受旱面積達到80萬畝,部分地區人畜飲水發生困難。面對旱情和群眾遇到的困難,清水縣從縣直機關和農口等事業單位抽掉500多名干部和技術人員,下派到全縣的260個行政村幫助農民搞好生產。縣財政還拿出支農資金500萬元,爭取農業專項資金和協調金融系統準備信貸資金1億元,保證了農業生產和抗旱資金的需要。下派干部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為群眾出主意,想辦法。根據今年春旱情況和市場導向,縣農牧局喬天瑞、黃天倉等科技人員,指導永清、白沙、紅堡等鄉鎮群眾調整種植結構,壓夏擴秋,擴大玉米種植面積18萬畝,其中推廣旱作農業技術滲水膜示范種植3萬畝;指導完成20萬畝馬鈴薯、葵花、大麻等油料作物播種任務。
在下基層開展幫扶活動中,清水縣下派干部還根據北部山區群眾吃水難問題,縣水利局通過積極爭取項目,在該縣的遠門、土門、郭川、賈川等4鄉19村實施了總投資達891萬元的人飲工程。經過日夜加班加點施工,目前部分村民已喝上了自來水。為解決群眾的“賣難”問題,下派干部積極與天水市“瑞德”、“昌盛”等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取得聯系,簽訂了種植1萬多畝西班牙辣椒、甜玉米、蘆筍等特色蔬菜的種植合同,拓寬了農民的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