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正在開挖沼氣池)
清水縣賈川鄉推廣沼氣工程,發展循環經濟,是清水縣首個提出要實現沼氣化的鄉。近日,出于對這個新聞線索的敏感,記者走進了賈川鄉。
在上灣村,走在已硬化的村巷道里,村民的房屋錯落有致、排列整齊,院落里整潔有序、干凈清爽,在農戶的廚房里看到的是一摁就燃的沼氣灶。在村民李德懷家,50多歲的主人看到記者,就滔滔不絕地介紹了起來:“我家里建了豬舍,養了兩頭豬,經過沼氣池漚化,豬糞變成了沼氣,做飯方便了,時間快了,原來一小時才能做好的飯,現在半小時就行;家里栽了蘋果樹4畝、核桃樹6畝,沼液噴在果樹葉子上,沼渣施在樹盤下,果樹瘋長,果品質量提高,效益增加了;豬糞沒了,周圍也干凈了……”
聽著李德懷的介紹,陪同采訪的賈川鄉人大主席李月銳插話說:“近年來,賈川鄉堅持走豬—沼—果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全鄉共2800戶,已建設沼氣2200多戶,今年再建設一批,到年底就能實現沼氣化鄉的目標。”
結束了上灣村的采訪,記者又趕到了進行災后重建的博愛新村。新村建設工地上一派繁忙,群眾正在開挖沼氣池。在一個快開挖成功的沼氣池里,記者找到了正在指導群眾、滿身泥土的縣能源辦主任喬元娃。聽喬主任介紹,清水縣農村沼氣建設從2005年開始申報建設至今已4個年頭,這4年來,縣能源辦圍繞工程的實施,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在進行全方位宣傳和技術指導的同時,對施工和質量監測人員進行了專項培訓,在全縣迅速掀起了建設沼氣的熱潮。截至2008年底已完成14鄉鎮54村5500戶沼氣建設任務。2008年新立項批復建設沼氣任務4500戶,涉及18鄉鎮51村,截至目前,已完成開挖1680戶,澆注736戶,通過2009年建設,全縣農村沼氣受益戶將達到10000戶,受益農民將近50000人。“養畜—沼氣—果品”循環經濟已在各個沼氣建設村初步形成,清水沼氣已經催生了農業循環經濟。(特約 劉海仙 楊兆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