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光陰荏苒,日月如梭,又到年末歲首。回眸2011年,軒轅故里—清水大地處處煥發著新的發展活力,讓我們利用網絡,采取圖文并茂的形式,再現全縣上下奮發拼搏、譜寫華章的壯麗畫卷,展示清水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喜人成就。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清水縣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目標,進一步弘揚“寧在苦中干、不在苦中熬”的清水精神,求實創新,真抓實干,開創了經濟社會跨越式科學發展的新局面,為深入實施“5551”戰略,建設生態良好、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充滿活力、獨具魅力的西部科學發展特色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肉牛產業建設成效顯著

(縣四大組織領導檢查養殖園區建設)
2011年,清水縣繼續搶抓肉牛產業大縣建設項目扶持的良好機遇,緊緊圍繞省上下達的建設任務,大力興建肉牛養殖小區、養牛專業村和規模養牛場,狠抓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和飼草青貯、微貯工作,快速推進了以肉牛產業為主的畜牧產業化進程,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目前,全縣畜禽飼養量達302.6萬頭(匹、只),肉、蛋、奶總產量分別達到2.67萬噸、1.84萬噸、962噸,畜牧業增加值達4.1億元,農民人均牧業純收入772元,比上年增長12.7%,全縣肉牛養殖總產值達到1.5億元,占牧業總產值的36.6%,肉牛產業已成為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由于發展成效顯著,清水縣肉牛產業大縣建設被省政府授予2010年全省牛羊產業大縣建設先進縣榮譽稱號,獎勵資金40萬元。

(土門鄉朱王村養殖小區)
狠抓養牛小區建設,促進規模化發展。已全面完成了省上下達清水縣的16個養牛小區建設任務。建成百頭肉牛規模養殖場15個,千頭養牛專業村4個,發展萬頭養牛鄉鎮1個,新發展規模養殖戶350戶。新建的養殖小區和百頭牛場上養率達100%。目前,全縣累計建成并飼養營運的養牛小區(場)達54個,飼養肉牛3萬多頭,極大地提高了規模化養殖比例,促進了肉牛產業化發展經營步伐,實現了繁育基地與小區育肥分離的產業布局思路。

(飼草青貯現場)
加強飼草青貯設施建設,保障肉牛發展物質基地。今年新建成青貯池5.03萬立方米,創建500立方米秸稈青貯養殖示范點13個,為肉牛養殖示范園區和養牛小區新購鍘草機26臺、揉草機1臺。據統計,全縣年產秸稈42.7萬噸,用于養畜的28.9萬噸,占秸稈總量的67.7%。其中經過加工利用的7.8萬噸,占飼用秸稈總量的27%,比去年提高6.9個百分點。完成飼草種植9萬畝,其中種植飼用玉米2000畝,在秦亭鎮和山門鎮創建500畝飼用玉米集中連片種植示范點各1個,為肉牛產業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蘇屲萬頭肉牛養殖示范園區)
強化良種工程建設,提升肉牛養殖效益。該縣充分利用扶貧良種母牛引進資金,對從外地購進的良種母牛給予每頭1000元的補助。全縣新增能繁母牛0.96萬頭,其中從外地購進西門達爾、夏洛萊良種母牛1400頭,顯著提高了全縣肉牛的良種化程度。同時,把凍配改良作為提高良種化程度的關鍵措施,省上下達凍配點建設任務3個,分別建在新城、黃門和豐望,改擴建6個,累計達到41個,形成了縣、鄉、村三級改良體系,改良點覆蓋到肉牛繁育基地的重要村組。先后開展不同層次專題培訓8期,培訓技術人員200余人。購進凍精59000支,液氮3600立升,完成黃牛凍配23346頭。

(賈川鄉賈川村養牛小區)
創辦龍頭企業,服務產業發展。一是以招商引資的方式引進投資560萬元的陜西新天地草業開發有限公司,在清水縣組建甘肅清川草業有限公司,為全縣1000多戶養牛戶提供飼草加工、青貯微貯等服務,現已加工飼草1萬多噸,有效解決了冬季飼草缺乏等問題。二是建成占地54畝,總投資850萬元的清水縣青牛牧業有限責任公司良種牛繁育場,將試驗研究肉牛最佳雜交組合。現從外地統一購進良種牛1216頭,帶動了全縣800多戶養牛戶開展標準化養殖。目前,該公司已通過市畜牧獸醫局專家組驗收,頒發了市級種畜禽擴繁場證書,正在申請辦理省級重點種畜禽場證書。

(黃門鄉王店養牛小區)

(秦亭鎮年莊黃牛養殖小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