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2日,天水市政協部分離退休老干部在市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宋博華和秘書長劉永年的帶領下,對清水縣重大項目和精準扶貧工作進行了集中視察。

當天,市政協老干部一行在縣委書記劉天波,縣委副書記、縣政協主席王新強,縣委常委、副縣長牛永禎,縣政協副主席李應祥、成接福等陪同下,先后深入紅堡鎮賈灣新村、火車站廣場、清水一中、軒轅湖公園、充國廣場、縣人民醫院整體遷建項目建設現場、天河酒業生態釀酒城技改擴建項目建設現場、西靈山5萬畝核桃產業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對清水縣重大項目建設進展情況和精準扶貧實施情況進行了詳細視察。

視察過程中,縣委書記劉天波代表縣四大組織對市政協老干部的到來表示歡迎,并向老干部們介紹了清水縣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3341”項目工程為抓手,深入實施“5551”發展戰略的做法與成效,增強了老干部的感性認識。

今年以來,清水縣計劃實施的140個重點建設項目中,已開工127項,開工率達到90%,累計完成投資41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56.89億元的72%,同比增長39.9%。謀劃儲備500萬元以上的重點項目100多項,已經落實到位各類項目建設資金7.5億元。在實施重點項目建設方面,該縣的主要做法:一是健全制度抓保障,嚴格落實縣四大組織領導包抓重大項目責任制,全面實行項目推進倒逼機制,嚴格實行考核獎懲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對項目工作中違法違紀的行為進行嚴肅處理。二是強化措施抓推進,建立“3341”項目動態庫,加強項目動態管理,詳細制定推進計劃,確保項目建設有序推進。三是規范管理抓質量,嚴格落實建設項目法人責任制等各項管理制度,提高了項目監理水平,確保了項目建設質量。四是樹立項目工作全縣一盤棋的思想,形成了社會上關注項目、推動項目、監督項目的強大合力。
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面,今年以來狠抓九個關鍵,做到了“干部真干、群眾真動、項目真扶”,為實現年度脫貧目標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探索有效載體,狠抓深度融合。即:以縣鄉村三級書記隊伍為引領,探索開展了“11558”精準扶貧干部下基層活動,建立“縣有監測信息中心、單位有作戰室、鄉有工作站、村有工作室”的組織機構,形成了“網格化”力量布局,破解了誰來干事難題,實現了雙聯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二是精準建檔立卡,實施分類提升,核準2014年度精準扶貧對象15980戶7.3萬人,按收入水平把全縣63518戶農戶劃分為5種類型,大力實施分類提升,同步推進小康建設。三是探索“給力”模式,補齊工作短板,全縣整合各類資金7.1億元,對貧困程度深、基礎條件差的新城、遠門兩鄉實施差異化扶貧。四是推動企戶聯動,創新金融扶貧,率先啟動了“政府+銀行+龍頭企業+貧困農戶”金融支持精準扶貧試點工作,實現了農戶、銀行、企業互惠共贏。五是依托天水農校職業教育資源,建設電商中心和眾創空間,推進電商扶貧。六是開發“智慧清水·精準扶貧”大數據信息平臺,實施動態管理。七是著眼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最后一公里”問題,3年投資1.2億元啟動實施“六小民生”工程,辦好民生實事。另外,還確定了包鄉包村包戶干部,確保了扶貧政策措施的落實。

(清水縣紅堡鎮賈灣新村)

(清水縣火車站廣場建設現場)

(清水一中塑膠操場)

(清水縣軒轅湖公園)

(清水縣軒轅湖公園)

(清水縣充國廣場)

(清水縣人民醫院整體遷建項目)

(清水縣西靈山5萬畝核桃產業現代農業示范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