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不斷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和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深入開展,進一步發揮“清水好人”的典型示范作用,積極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全縣實現精準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道德支撐。自去年以來,清水縣廣開渠道,嚴格推選模范典型,從在清水工作、生活、學習的所有市民和在外地工作、生活、學習的清水籍市民中評選出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勤勞節儉等方面表現突出、事跡感人、群眾認可的“清水好人”將通過多種形式,以講故事的方式,廣泛宣傳“清水好人”的先進事跡和高尚精神,與廣大市民一起走近好人、分享感悟,形成人人學習好人,人人爭做好人的良好氛圍。
【清水好人】
趙彥祥:土門鄉下趙村村民

趙彥祥居住在下趙村一組,一家就靠趙彥祥打零工維持生活。但是他經常照顧村里的留守老人,趙彥祥每天早上都會幫老人買好菜并整理好,老人只需按一下電飯煲的按鈕就能煮飯;閑時經常到老人家幫忙做家務,陪老人聊家常;由于老人居住在村邊,每逢下大雨,家里就有水浸的危險,一到雨期,趙彥祥便會到老人的家里幫忙排水,確保老人安全;當老人有病的時候,趙彥祥及時通知村委會或老人的子女,讓老人得到適當的料理;每逢節日,趙彥祥都會為老人送上應節食品,讓老人感受到濃濃的鄰里情。
許多人都會問趙彥祥:“你自己家庭也貧困,為什么能夠這樣為老人付出呢?”趙彥祥回答:“千金難買鄰里情啊,生活的困難反而讓我更加堅定了幫助老人的決心,因為困難人家更能體會老人生活上的困難。每個人都盼望有個好鄰居,首先自己應先成為一個好鄰居,一幢樓房也好,一個社區也罷,人們住在一起其實就是一種緣分,平時就應該互相關愛,急時彼此照應。”多么樸實的回答,折射出一個普通農村人的感人形象。
我們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像趙彥祥這樣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人,平凡的家庭、平凡的事跡、平凡的感情,卻在默默付出的點點滴滴中給我們帶來了希望,這些無數的小點滴匯聚成一個個文明、和諧、溫馨的大音符,演奏出下趙文明和諧的音樂篇章。而正是這一個個的文明人、一件件的文明事,讓下趙村變得更文明、更和諧、更溫馨、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