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清水縣多措并舉,綜合施策,下大力氣整治農村環境衛生“臟、亂、差”現象,著力營造干凈整潔、舒適優美、規范有序、文明和諧的農村人居環境。
一是領導帶頭參與包抓整治。堅持領導帶頭,以上率下,全縣干部群眾全面參與環境衛生專項整治,縣四大組織領導包抓聯系鄉鎮,各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包抓片區,鄉鎮黨政班子成員包抓村組,駐村干部、村干部包抓農戶,組織群眾分路段分區域劃片包干、開展整治,形成了層層有人抓、處處有人管、人人都有責的良好局面。

二是突出重點區域集中整治。以公路沿線為重點,大力整治公路沿線散落垃圾、路肩塌陷、兩邊雜草、水渠阻塞現象;以村莊為重點,大力整治村內亂堆亂放的建筑材料、糞堆、土堆、柴草和雜物;以養殖小區和散養戶為重點,大力整治禽畜亂跑、糞土亂堆、垃圾亂倒、污水亂排現象;以集鎮街面為重點,大力整治亂搭亂建、占道經營、亂貼亂畫、不規范廣告牌匾和商鋪門前臟亂差現象,切實營造干凈整潔的鄉村環境面貌。

三是微信群發匯報督辦整治。建立“縣委書記微信群”,各鄉鎮、各部門通過微信群隨時匯報工作動態,公開曬出整治成效,實時交流經驗做法,縣委書記通過微信群及時掌握環境衛生整治進展,對工作落實有力、成效明顯的鄉鎮和部門即時進行表揚肯定,對工作后進、效果不明顯的鄉鎮和部門即時指出問題和不足,第一時間傳遞壓力,交辦任務,指導工作,實現了實時溝通聯系,督促工作落實的目的,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是定期督查通報促進整治。建立督查通報制度,組成4個專項督查小組,分片區劃分督查范圍,每月開展一次集中督查,每周開展一次隨機督查,發現問題一次一交辦、一周一反饋,督查及整改結果一月通報,并在新聞媒體公開曝光,督促各鄉鎮查漏補缺,促進整改落實。

五是建立懲處機制常態整治。在首次集中督查中,每發現1處集中亂堆的垃圾,由包抓鄉鎮的縣級領導個人出資負責清理,縣紀委書記督促縣委、縣政府主要領落實,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督促其他縣級領導落實。在以后的集中督查和隨機抽查中,每發現1處集中亂倒的垃圾,由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個人出資負責清理。對思想重視不夠、工作措施不力、整治效果不明顯的,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紀委書記、組織部長對相關鄉鎮和部門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