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不斷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和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深入開展,進一步發揮“清水好人”的典型示范作用,積極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全縣實現精準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道德支撐。今年以來,清水縣廣開渠道,嚴格推選模范典型,從在清水工作、生活、學習的所有市民和在外地工作、生活、學習的清水籍市民中評選出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勤勞節儉等方面表現突出、事跡感人、群眾認可的“清水好人”將通過多種形式,以講故事的方式,廣泛宣傳“清水好人”的先進事跡和高尚精神,與廣大市民一起走近好人、分享感悟,形成人人學習好人,人人爭做好人的良好氛圍。
【清水好人】
成彥林:群眾身邊的健康守護神

成彥林,清水縣黃門鎮下成村村醫,現年41歲。自幼師從當地名醫自學中醫,1998年7月畢業于定西衛校西醫士專業,畢業后加入到農村衛生工作的第一線,是一名在農村醫療公衛戰線上工作了近18年的老鄉村醫生。十八年如一日,他走村串戶,默默奉獻,及時解除患者病痛,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被當地群眾譽為身邊的健康“守護神”。
他出生在一個中醫世家,祖上兩代人都是當地的名老中醫,在家族中醫氛圍的熏陶下,自幼立志要成為一名解除群眾疾苦的醫者,因此跟隨祖輩們努力學習中醫知識,并參加臨床實踐,他購買了大量的醫學書籍,利用晚上時間挑燈夜讀,拼命地汲取醫學知識。功夫不負有心人,1995年他順利考入定西衛校,在校期間刻苦學習三年后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畢業后面對自己村醫療人員匱乏的現狀,他毅然決然的放棄縣城就業的機會回到了養育自己二十多年的那片土地,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是農民的兒子,我應該用自己的所學,為家鄉出點力”就這樣他默默的在基層醫療衛生的一線堅守下來,2012年他通過縣衛生主管部門考核,取得了“鄉村醫生證書”,并擔當起了本村衛生室村醫這一光榮而又艱巨的重任。
下成村地處清水、張川兩縣交界,村民居住分散,全村村民近2000人,誰家的人有什么病,誰家的媳婦什么時候到預產期,誰家的孩子什么時候該接種何種疫苗,他的心里都有一本賬。十幾年來,他的足跡遍及下成村的每一個角落、每條巷道。村民請他出診,他從不厭煩,每次都及時趕到,為病人進行治療,一等就是幾個小時,有時候能等到深夜,直到病人病情穩定,他還要再囑咐幾句,才放心地回家。雖然是多次出診服務,但從未收過出診費和注射費。病人為了感謝他,給他送去了家禽和雞蛋,他也總是婉言謝絕。
十幾年來,不論春夏秋冬,不論白天黑夜,村民們的病痛是成彥林最掛心的,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默默地無私地奉獻著。哪家有人病了,一個電話過來,他立即上門診療,或者載著患者回衛生室救治,有時碰到疑難雜癥自己無法救治,他會想方設法幫助病人轉到鄉衛生院。
除了診治農村多發病、常見病,成彥林還積極做好預防保健工作,積極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前些年,由于農村居民的文化水平相對落后,預防意識淡薄,導致計劃免疫工作在農村開展難度較大,但成彥林知難而進,逐門逐戶核實做好登記和宣傳教育,改變家長們的淡薄觀念,使他們能及時帶孩子參加計劃免疫接種,得到了廣大村民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對于困難戶,他總是慷慨解囊。有一次,他走訪一戶困難家庭,動員孩子接種疫苗卻被家長一口回絕,“又來要錢,沒錢”,甚至要把成彥林攆出家門,并且說我孩子好好的,為什么還要打什么防疫針?經過成彥林苦口婆心,耐心解釋預防接種的益處,“再窮也不能耽誤了孩子”,成彥林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孩子家長感激不已,最終接受了預防接種。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該村計劃免疫工作有了明顯的提高,各種疫苗接種率都達到了100%。就在他日夜為百姓求醫問藥解除病痛時,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又把他推到了“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眾志成城抗擊非典”的第一線,在防治“非典”工作中,他負責疫情排查和宣教工作,為了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外出返鄉人員情況,他走村入戶,跟群眾溝通了解,宣傳非典防治知識,在防治非典的數十個日日夜夜,他沒睡過一次安穩覺,不知疲倦地奮斗在一線,成彥林消瘦了,累病了,人黑了,但他無怨無悔。他經常與當地群眾談心,積極配合有關職能部門動員村民進行改水改廁,現在下成村自來水和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5%以上。近幾年,他每年都能篩查上報疑似結核病人2至3例,全程督導結核病人。在督導病人的過程中,真正做到了“送藥到手,看服到口,服后再走”的要求。他盡自己所能,為公共衛生事業傾注了大量心血。
他在堅持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刻苦鉆研,精益求精,多年來參加培訓學習達30多次,并利用業余時間認真學習基層醫生的各類醫學書籍,并記了大量筆記,遇到難題更是從不放過。他堅持向鎮衛生院資深醫師、大醫院專家虛心請教,在業務上力求精益求精。2013年他還參加了市衛校舉辦的中醫知識培訓班,并以優異的成績取得中醫結業證書。通過自學和理論聯系實踐,他的醫療技術水平提高得很快,使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處理更加得心應手,一般的疾病不用去大醫院,在他這里都能得到解決,業務水平和診療能力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和滿意,成為了當地群眾信得過的好醫生。
德藝雙馨是成彥林的一貫品德。他常說:做人要講人品,行醫要重醫德。因此他從不為金錢所動,為錢喪德,從醫20年來,他從不做違規違紀之事,從不拿病人“紅包”,進藥也嚴格把關,二十年來從未因用藥而發生醫療事故。他還積極參與獻血等公益活動,近年來,先后無償獻血6次,僅今年一年就獻血2次,可以說,他將自己的一生毫無保留地獻給了他所鐘愛的事業。
成彥林是千千萬萬鄉村醫生的縮影,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他默默奉獻、任勞任怨、辛勤耕耘、艱苦創業。雖然他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但是,正是他十幾年來扎根基層,心系群眾疾苦,關心群眾安危,才鞏固了農村醫療衛生網絡的網底,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