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晅,中共黨員, 2013年1月參加工作,自參加工作以來,始終堅持以黨性為后盾,以責任為動力,從思想上、作風上加強自身建設,恪盡職守,謁誠奉獻,辛勤工作,出色的完成了領導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

“駐村工作,累并快樂著”
“能吃苦、肯動腦”,是許多同事對杜晅的第一印象。2013年2月剛剛步入工作崗位的他,就趕上了熱火朝天的西靈山萬畝優質核桃基地后期建設工作。按照安排,他和同事一起在西靈山馬溝村廟灣里組織群眾進行旋耕地、補植補造、整修營養帶、鋪樹盤膜等老果園后續管理工作,作為一名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小白”,他對于這些工作有點茫然。如何盡快適應工作,如何與群眾打交道,如何幫群眾盡快完成后續管理,就成了他的“首要功課”,為此他對自己說“不懂就得問,實踐出真知”,他認真向年長的同事請教,同時卷起袖子,接過群眾手中的鐵锨和群眾一起干活,在揮灑了幾天的汗水后,他干起活來有模有樣,并且和群眾打成了一片,或許是他認真的態度和干事的熱情感染了群眾,在他和同事的努力工作下,廟灣老果園后續管理工作優質高效的完成了。隨后他又參加了太石村、趙溝村果園建設工作,都能較好的完成工作任務,良好的工作作風、飽滿的工作熱情讓他再次獲得了干部群眾的好評。
“服務好群眾才能體現是一名合格的黨員”,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建園結束后,他被分配到鎮上最大的村——白沙村擔任駐村干部。2013年由于受夏季暴雨影響,白沙村下店子自然村的麥場泥濘不堪,群眾堆積的麥垛泡在泥水中,有部分群眾為了避免小麥壞掉,就在馬路上曬麥、碾場,這種行為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鎮領導將勸導群眾的任務交給了他。一開始,群眾的不配合甚至當面謾罵、領導的頻繁督促讓他焦頭爛額,但他沒有氣餒,反而暗下決心做好這件工作,一方面組織村干部分路段來回巡查,發現問題后反復勸導群眾、講明危險,另一方面挨家挨戶動員群眾加快整修麥場,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他和村干部堅持不懈的努力下,下店子的麥場整修了,群眾曬麥、碾場的沒有了,來往的車輛和行人安全了。

“文秘工作,要做好筆桿子、甘當勤務兵”
由于較為出色的工作,2014年5月他被調入鎮黨政綜合辦公室,負責起草文件、組織會議等工作。與駐村工作不同的是,從事綜合文秘工作要求高、難度大,許多人把綜合文秘工作形象地比喻為“一苦二累三受罪”。但是在從事這項工作后,他始終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默默奉獻,精益求精,認真完成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
做好“筆桿子”。為寫好每一篇文稿,他著重在“早、全、深”上狠下功夫。“早”就是對有關問題早學習、早研究、早介入,做到心中有數,胸有成竹;“全”就是熟知上情、吃準下情、通曉內情、了解外情,力求關鍵時候謀之有方,參之有時;“深”就是加強與各級各部門的交流和溝通,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掌握實情。由于工作介入早,情況吃得透,他較好地解決了文稿中的空話、大話較多的現象,使起草的文稿既貫徹中央精神,落實縣委、縣政府部署,又切合白沙鎮實際;既有思想性、理論性,又注重政策性和針對性。如在起草白沙鎮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時,他利用所學知識,通過對比分析,提出了“12345”的工作法,觀點鮮明,富有新意,受到鎮領導的認可。兩年來,共起草、修改領導講話、信息、文件等各類文稿200余篇。雖然常常是“孤燈伴夜雨,瘦影伴無眠”,“5+2”、“白加黑”更是家常便飯,但他從沒有懈怠和煩躁,從沒有降低過工作要求和標準,表現出了較強的敬業精神,以實際行動展示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應具備的思想覺悟和優秀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