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水縣王河鎮魏灣村村民蘇積勤,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養殖戶。剛開始養殖,由于資金不足、不懂技術,一直是小打小鬧,邊飼養,邊摸索,邊學習,一方面,找來多種關于養豬技術方面的書籍,邊學邊干,慢慢摸索豬的生活習性,掌握豬的生長特點,打什么疫苗,用什么藥,如何預防,如何配制飼料; 另一方面積極參加縣、鄉舉辦的培訓班,虛心向專業技術人員請教,他還經常抽時間參觀大型養殖場,和養殖大戶交流經驗,同時,通過網絡了解養殖行情,學習最新的養殖技術,經過幾年的實踐與學習,不斷積累了豐富的養豬經驗,他堅信,只要自己不怕吃苦,把學到的科學養豬經驗和技術靈活運用,就一定能在養殖上做出一篇大文章。

由于一開始養殖是按照家養的土方法進行的,蘇積勤逐漸發現按這樣的方法養殖,所養的育肥豬因肥肉多而不受市場的親睞,并且養殖成本較高,他卻找不到很好的方法解決這個難題,后來通過學習和技術員的指導,他才得知是配料不科學的問題。于是,2014年他花錢從靖遠縣羅達飼料廠購買了飼料加工專利,進行以豆粕為主原料的飼料加工,年產飼料約45噸,徹底解決了配料不科學的問題,他的養殖事業也越來越紅火,鄰里鄉親看在眼里,想在心里,紛紛向他討教養殖技術,發展養殖業。

去年,在精準扶貧工作中,他貸上了精準扶貧款款5萬元。進一步壯大了養殖規模,目前共養豬200余頭,養殖規模進一步壯大,養殖方式逐漸科學化、精細化,目前其養殖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已經成為全村養殖業發展的標桿。

現如今,蘇積勤的養豬規模不斷擴大,現建有標準化豬舍2排,面積900㎡,現有能繁母豬20頭,種豬3頭,仔豬130余頭,同時為進一步加強品種換代改良,依目前市場價格,可實現年總產值30萬元,純收入10萬元,通過發展養豬蘇積勤實現了脫貧。

靠辛勤勞動走上養豬致富路的蘇積勤,時刻把“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真富”掛在心上。他經常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無論是蘇家的豬拉稀,還是魏家的豬不吃食,他都不厭其煩,積極上門“會診”,對癥下藥。有一次鄰居家的仔豬長期拉稀,久治不愈,他得知后,親自登門指導,并召集了鄰近的養殖戶到場,以例說理,現場指導,就地診療,即治好了病豬,又培訓了其他養殖戶。同時,他利用空閑時間以座談的形式向群眾介紹養殖技術、疫病防治、飼料加工等技術知識,在市場銷售方面,他和農戶協商,集中收購仔豬,統一銷售,形成上連市場,下連農戶的格局,解決了一家一戶分散經營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為當地養殖業的發展創出一條新路子,使群眾一開始就走上了科學養殖之路,他已經帶動全村6戶農戶發展養殖業,二百戶村的養殖業通過他的帶動,從靠天養豬,粗放管理的產業發展成為依靠科技、規模化、效益化發展的民生支柱產業,從“養豬為過年”的小農經濟發展成為以市場為導向、開放化、商品化生產的主導產業,帶動了村了的貧困群眾致富,實現脫貧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