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清水易地扶貧搬遷讓貧困群眾過上好日子

近年來,清水縣在扶貧攻堅、精準扶貧工作中,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培育壯大特色種養業,使搬遷群眾人均純收入從搬遷前不足2000元提高到5000元,讓貧困群眾過上了好日子。

“十二五”期間清水縣對17個鄉鎮51個行政村,3663戶18052人貧困群眾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新建搬遷新村51個。“十三五”期間重點對1607戶7531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同居住同步搬遷人口2589戶11888人。

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和長遠發展需求,清水縣始終把增加群眾收入作為重中之重,按照“一戶一策”的思路,堅持把“林果、畜牧、經作、藥材、勞務”五大優勢富民產業精準規劃到村、落實到戶、培訓到人,引導搬遷群眾算好“干鮮果+牛(羊)、干鮮果+蔬菜、干鮮果+藥材、牛(羊)+藥材、藥材+蔬菜、勞務+土地流轉”等6筆脫貧賬,努力實現發展2項就能脫貧、3項就能致富、5項就能奔小康預期目標。全縣累計發展干鮮果基地53萬畝、畜禽飼養量443.57萬頭(只),蔬菜、中藥材種植面積分別穩定在10萬畝和5萬畝,年輸轉勞動力7萬人左右、創勞務收入10億元以上,特別是把貧困戶戶均建設2畝果園作為產業扶貧的一項硬指標,貧困戶累計建園6.47萬畝,戶均達到5畝,林果產業由面上鋪天蓋地的“風景”變為了家家戶戶的“盆景”。其中,堅持因地制宜引導搬遷群眾發展富民產業,以務農為主的搬遷群眾,選擇采取土地流轉、土地租賃等方式解決生產用地困難,形成了秦亭鎮趙堯村、白沙鎮馬溝新村、紅堡鎮曹馮村、崔劉村、石屲村等種養產業增收模式;適合務工的搬遷群眾,選擇通過參加技能培訓和勞務輸轉,實現穩定就業,增加外出務工收入,形成了永清鎮賈灣村、黃門鎮馬什村等勞務產業增收模式;有一定經營頭腦、鄰近小城鎮的搬遷群眾,選擇發展農家樂、從事多種經營,形成了永清鎮馬溝村、杜溝村、隴東鄉土寨村等第三產業增收模式。全縣搬遷群眾特色種養業覆蓋率均達到了100%,人均純收入從搬遷前不足2000元提高到5000元以上,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預期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