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清水縣人民政府縣長馬越垠主持召開十七屆縣政府第17次常務會議。副縣長牛永禎、王懷珍、李寶玲、程伯義、李康寧、張軍出席會議,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志偉、縣政協副主席成接福列席會議。
會議學習了《甘肅省自然災害救助辦法》、《甘肅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辦法》、《甘肅省尾礦庫監督管理試行辦法》、《甘肅省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若干規定》。會議強調,要認真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好辦法的規定精神,全面建立健全自然災害救助機制,核準核實自然災害損失,管好用好自然災害救助資金。要加強城市居民低保管理,嚴格保障標準、申請審批、監督管理,確保低保對象認定準確,應保盡保、應退盡退,管理規范。要嚴格按照職責分工做好尾礦庫日常監督管理工作,從立項、核準、開采、運行、污染防治、水土保持、建設等方面切實加強監管,及時協調解決尾礦庫監督管理中的重大問題,確保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要高度重視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準確把握新形勢下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工作的新任務、新要求,把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列入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內容,將其作為有效化解行政爭議、建設和諧社會、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法治保障的重要舉措,切實加強和改進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
會議聽取了縣宗教局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宗教工作的實施意見、清水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規劃綱要(2016-2020年)的匯報。會議強調,各鄉鎮、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做好宗教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切實加強對宗教工作的領導,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和教育宗教界人士以及信教群眾,著力解決宗教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要加強宗教團體管理,重視宗教界人士培養,不斷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
會議強調,《清水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規劃綱要(2016-2020年)》為全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事業制定了路線圖和時間表,對推動全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廣泛、深入、持久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鄉鎮、各部門要各負其責、各司其職,以培育中華民族“一家親”共同體意識為核心,以“六大工程”為抓手,科學規劃、精準發力、立體推進,廣泛動員干部群眾、社會各個方面,大力營造民族團結進步宣傳創建濃厚氛圍,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活動開展。
會議聽取了縣衛計局關于“健康清水2030”規劃的匯報。會議強調,各鄉鎮、各部門要樹立“大健康”理念,加快推進健康清水建設,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全民健康,增強全面健康的公平性和普惠性,提升全面健康的質量和水平。要加強宣傳,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廣泛動員全社會參與,讓“健康優先”和“大健康”理念深入人心。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抓緊補齊短板,突出解決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流動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點人群健康問題,切實解決影響人民群眾健康的突出問題。要大力推進改革創新,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轉變健康領域發展方式,為確保清水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健康基礎。
會議聽取了縣林業局關于清水縣國有林場改革實施方案的匯報。會議強調,各相關單位要大力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實行最嚴格的國有林場林地和林木資源管理制度,堅守生態紅線,建立符合現代林業發展需求的國有林場管理、經營機制,全面提升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管理經營水平,充分發揮國有林場重要綠色生態屏障和森林資源戰略儲備基地作用,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會議聽取了縣環保局關于清水縣鄉鎮千人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分工作進展情況和健全完善城市管理及環境監管網格化事宜的匯報。會議要求,要堅持“合理劃定保護區,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不斷嚴格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管理制度,成立水源保護區管理結構,制定《水源地保護規劃方案》,配套建設相關保護措施,加強護區斷面和地下水水質監測,堅決防止發生污染事件和污染物直接排入飲用水水體,確保飲用水安全。
會議強調,健全完善城市管理及環境監管網格化,對于規范完善城市管理和環境監管方式,提升城市管理精細化、科學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要進一步加大對城市管理和環境監管工作的宣傳力度,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群眾團體等組織作用,通過輿論監督、群眾監督,拓寬問題發現渠道,形成城市管理和環境保護良性互動、協同共治的良好格局。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