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黃村有216戶958人,因舊村立地條件差、地質災害點多、基礎設施完善難,群眾搬離舊村的愿望十分迫切。白駝鎮認真貫徹落實全縣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精神,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生活好、能融入”這一目標,堅持把避險搬遷與和美鄉村建設有機結合,堅持因地制宜、梯次推進,避險搬遷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搬遷點占地150畝,分三批安置群眾216戶,2023年搬遷的135戶已全部入住,并完成拆舊復耕;2024年搬遷的16戶已基本完成建設任務,2025年搬遷的65戶已開工建設。
一是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確保“戶型設計好”。按照“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的建設思路,突出規劃引領,科學謀劃制定“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建設之初,組織200多名村民深入縣內外考察比選30了多種戶型,結合鎮村實際和當地民俗,確定單體占地面積200平方米,建筑面積108平方米,戶型為“一層四室一廳一廚一衛”,前有生活區后有生產區,房屋結構經濟實用且符合清水民居特色,既滿足群眾的生活需要又滿足群眾的生產需求。
二是充分考慮群眾便利,確保“選址規劃好”。為使群眾能夠就近就地發展產業和務工,方便群眾上學、就醫、購物、出行等,綜合考慮,將搬遷點選在位于白駝河流域鄉村振興示范帶產業集中區,緊靠省道S218線、緊鄰鎮政府,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區位優越、交通便利的下黃自然村,實現了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三是緊緊圍繞群眾增收,確!爱a業培育好”。緊扣搬遷群眾“能致富”這一目標,在抓好傳統產業的基礎上,按照“川區設施農業、山區特色農業、林緣區康養農業、園區化發展畜牧業”的產業發展布局,在搬遷點周邊建成小雜糧基地、蔬菜基地、木耳基地、中藥材基地和養殖基地,吸納60多戶搬遷群眾發展產業和160名群眾務工,做到家家戶戶都有增收產業,讓群眾既住上“好房子”、又過上“好日子”。充分挖掘當地特色資源,建成養生枕、艾草、“華爾茲”服飾加工車間,吸納120余名搬遷群眾就近就業,努力讓搬遷點群眾實現“掙錢顧家兩不誤”。
四是推行“四個說了算”,確保群眾參與度高。按照“四議兩公開”工作機制,選舉產生理事會,全程參與搬遷工作。在關鍵的四個方面堅持由群眾說了算(房屋戶型和風貌群眾說了算,房屋由誰來建群眾說了算,工程質量過不過關群眾說了算,資金何時撥付群眾說了算),充分體現民意,最大讓利于民,實現了“要我搬”到“搶著搬”。由農戶選擇施工企業,鎮村對企業的資質進行統一審查,并建立搬遷檔案,每個環節由群眾代表簽字確認,全程參與,全程監管,確保房屋建的好、質量高、進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