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一個正值槐花飄香的時節。6月2日,受耿飚大將夫人趙蘭香女士及甘肅省婦聯相邀,電影、評劇《劉巧兒》的生活原型———今年已是83歲高齡的封芝琴老人前往慶城縣與趙蘭香女士相見。
已過了中午開飯時間,工作人員勸趙蘭香女士提前用餐,但她堅持要等封芝琴老人的到來。12時15分剛過,當封芝琴老人在鳳城賓館的餐廳一出現,趙蘭香女士在女兒的攙扶下,便疾步上前,兩位老人緊緊地握住了雙手,因為相互仰慕已久,所以不停地相互打量著對方……
趙蘭香女士是上世紀30年代隴東飛出的三只“金鳳凰”之一,也是第一個敢于走出家門參加革命工作的女性。1942年,她大膽沖破封建包辦婚姻,與時任八路軍129師385旅副旅長的耿飚結為伉儷。她跟隨耿飚大將戎馬倥傯,歷經多半個世紀的風雨,如今趙蘭香女士已是耄耋老人,而她與耿飚大將的經典愛情已成為今天人們心目中的傳奇故事。此次,她攜子孫回鄉一是探親,二是繼承耿飚大將高風亮節的遺志,將他們二人收藏的書畫拍賣所得,全部捐贈給中國少年兒童基金會,用于資助家鄉貧困女童及失學兒童。6月3日,要在慶城舉行一個捐贈儀式。
封芝琴也是上世紀40年代隴東涌現出的另一位反對包辦婚姻的典范人物。根據她的故事改編的評劇《劉巧兒》被搬上銀幕后,使“劉巧兒”反抗封建婚姻、爭取自身解放的故事傳遍大江南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尤其是著名評劇演員新鳳霞那段歡快婉轉的吟唱:“巧兒我自幼兒許配趙家……”以及隨后的電影《劉巧兒》。使“巧兒”以爭取婚姻自由先鋒的形象深嵌在中國人的記憶里,幾乎感化和教育了幾代人。此次相見,圓了兩位老人幾十年的夙愿。兩位曾經同樣為了追求幸福和婚姻自由的典范人物,如今都已是霜染白發的世紀老人了,今齊聚慶城,相依相偎,儼然一對親姊妹。兩位老人促膝相談,回憶著往事,傾訴著心聲。封芝琴老人撫著趙蘭香女士額前的白發感慨地說,1943年,她步行去慶陽找馬專員時,還見趙大姐梳著個短帽蓋,正在教娃娃唱歌著哩。1991年趙蘭香回慶陽時,她就想見見趙大姐,可也沒見著,沒想到今天,真是見著了。趙蘭香老人風趣地說,早就聽說過“巧兒”的大名,還知道她的乳名叫“捧兒”,可就是沒機會見她。今得以相見,算是了卻了我多年的愿望了。
時間在不覺間慢慢地流走,相聚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封芝琴老人要走了,她拿出自己親手做的繡花拖鞋和鞋墊、肚兜送給趙蘭香女士,祝愿她健康長壽。趙蘭香女士也誠懇邀請封芝琴老人有生之年能到她北京的家里去做客。情也悠悠,別也依依,離別時刻,兩位銀發世紀老人又緊緊地擁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