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影

為皮影伴奏
新華網蘭州10月12日專電(記者莫華英)11日,演了40多年道情皮影戲的甘肅省環縣農民茍富生等80名民間藝人,獲得了環縣文化局頒發的“道情皮影傳承人證”。
翻開茍富生的“道情皮影傳承人證”,除了姓名、年齡等基本信息,還標明了傳承人的專業特長--前臺(挑線)。“這真是對我們的鼓勵。”茍富生說,“‘耍線子’耍了半輩子,眼看著愛看皮影戲的人越來越少,我還以為皮影戲到我們這一代就廢了哩”。茍富生是甘肅省環縣八珠鄉茍原村人,17歲起就隨父輩學演道情皮影戲。
環縣文化局的工作人員介紹說,為了保護和發揚道情皮影戲這一古老而獨特的地方藝術,他們對分布在全縣20個鄉鎮的80多個道情皮影戲班進行了普查,為這些戲班和民間藝人建立檔案,并將其中80位最有影響的民間藝人確立為“道情皮影傳承人”,60歲以上的每年還將發放400元津貼。
環縣道情皮影戲源于明末清初,有300多年的歷史。環縣皮影藝術團上世紀50年代曾三次進京演出,受到過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87年曾應邀前往意大利演出,被譽為“來自東方魔術般的藝術”。
正在環縣參加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經驗交流會的文化部中國民間文化保護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郝蘇民教授認為,環縣能以清晰的“文化自覺”姿態站在保護非物質文化的崗位上行使“政府主導”,體現了一方水土民眾對自己傳統母文化傳承不息的誠摯之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