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實現全面小康目標不脫鉤
——全省深化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慶陽)片區會側記
本報記者宋振峰
兩年多前的春天,適應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形勢、立足推動轉型發展新實踐、著眼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新要求,隴原大地全面展開了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
兩年多來,雙聯行動的效果究竟如何?這一行動究竟應該是提升還是改變?……
為了回答這一系列問題,7月31日至8月1日,全省深化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慶陽)片區會召開。
短短兩年多時間,環縣木缽鎮高寨村、環城鎮張灘灘村,慶城縣玄馬鎮賈橋村、孔橋村……一個個貧困村,在雙聯行動的助推下,從基礎設施到產業發展,從村容村貌到村風民風,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會代表深深感到,雙聯行動已成為一項以民為本、功德無量、效益多元、深受歡迎的工作。
理性的思考在觀摩中升華,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閃亮。一張張貧困群眾的燦爛笑臉,一幅幅干群共赴小康的生動畫面,讓與會代表紛紛深思——應該怎樣加倍努力,才能讓這希望之火越燒越旺?
“要不斷推動雙聯行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使之真正成為機關作風轉變的形象提升工程、教育培養干部的能力鍛造工程、造福人民群眾的德政民心工程。”會上,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三運的聲音鏗鏘有力。
雙聯行動,解了貧困村戶發展難題
環縣木缽鎮高寨村,是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吳德剛的聯系點。
在“十年十旱”的環縣,雖然比起大山深處的許多貧困村,高寨村位于川道,而且環江穿村而過。但是,2011年,該村貧困面高達82%。
原因很簡單,一直以來,高寨村人謀生,除了打工,就是種地。雙聯行動前,村里476戶人家,只有30多戶村民每家零星種著幾分地的菜,掙點零花錢。
村民也想多種些菜。“但平時過環江,都得穿雨鞋,賣菜還得要人挑到河對岸。倘若碰上雨天,河水上漲,菜只能爛在家里了。”村支書李輯國說。
破解瓶頸制約,打通發展的“攔路虎”。雙聯行動開展以來,在吳德剛和省委組織部的幫扶下,如今,一座嶄新的水泥橋,解了村民發展的后顧之憂。村里的田地里,破天荒地長出了一座座鱗次櫛比的蔬菜大棚。
不僅如此,7月31日下午,當與會代表走進高寨村時,一排排整齊劃一的小康住宅美觀氣派,一條條水泥村路四通八達,還有文化廣場、村衛生所、便民金融服務點、便民超市……一個生產專業化、居住社區化、服務配套化、環境田園化、農民知識化的“五化”新村展現在人們眼前。
在剛投入使用的養老院里,63歲的梁維興正與幾位老哥們湊在一起打牌。“如今,走路腳上不沾泥,過河有了水泥橋,大車直接到菜棚,上班就在門跟前,下棋打牌有養老院,生活真跟城里人一樣了。”說起這些新變化,梁維興笑瞇了眼。前一陣子,他才告別5孔窯洞,搬進了村里新建的小康屋。
更令他高興的是,在養老院的旁邊,一座宛如童話世界般的幼兒園已經建成,“孫子有玩的地方了。”梁維興說。
“瞄準最困難的群體、最需要解決的問題,統籌幫聯力量,逐項攻堅克難,雙聯行動有效改善了貧困村農戶生產生活條件。”會議代表、環縣縣委書記王謙說。
“雙聯行動也成為統攬環縣整體工作的有力抓手,有效加快了農村脫貧致富步伐。”王謙告訴記者。為了解決農民增收缺技術、沒門路問題,環縣借助雙聯行動,全力培育養羊、全膜玉米等產業。目前,全縣羊存欄已突破170萬只。建成全省肉羊大縣,成了他們雄心勃勃的目標。
雙聯行動,讓貧困村發展實現了多贏
成立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幫貧困村民“換腦筋”;幫助聯系專家,加強技術服務;深入宣講政策,干部輪流蹲點……隨著雙聯思路一步步拓寬,雙聯行動一步步深入,貧困村打開了一扇扇未曾想過的發展之門。
打通為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7月31日下午,當與會代表來到高寨村村級服務中心時,陳溝掌組村民李曉琴正在村里的便民金融服務點取錢。“現在,存款取錢再也不用跑到10公里外的鎮上了。”她對記者說。
雙聯行動以來,針對長期困擾農村發展、農民致富的資金短缺問題,我省通過組建融資擔保機構、開展雙聯惠農貸款、加快組建農民資金互助社等辦法和途徑,創造性地加以解決。
看到身邊雙聯行動帶來的喜人變化,34歲的慶城縣玄馬鎮孔橋村村民朱彥鵬“坐”不住了。跑了9年運輸、每年都能掙三四萬元的他,在聯村干部的鼓勵下,去年年底義無反顧地回到了家,合伙辦起了養殖場,成立了慶城新盛養殖農民合作社。
今年4月,占地15畝、投資150多萬元的4棟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起來了。可沒錢買羊,咋辦?
在雙聯單位的協調幫助下,他通過雙聯惠農貸款,貸了60萬元。“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8月1日上午,當與會代表參觀他的羊舍時,他情不自禁地說道。“而且,這個貸款手續少,還不讓咱農民掏利息。”
“自從有了互助資金協會,村民無需抵押和擔保,光靠信用和口碑就能貸到款。”8月1日上午,孔橋村互助資金協會理事鄭永東告訴與會代表。雙聯行動以來,在聯村單位的幫扶下,村里成立了互助資金協會。目前,已為村里15家農戶解決產業發展急需資金13萬元。
“雙聯行動開展以來,全省金融系統積極創新產品和服務,顯著提升了我省農村金融服務水平,有效緩解了農戶貸款難問題,金融支持雙聯的一系列政策效應正逐步顯現。”會議代表、省政府金融辦副主任梁春滿說。
雙聯行動,須不斷深化拓展
以日光溫室、蔬菜大棚為主的農產品采摘區,以地方風味小吃為主的特色餐飲區,以親水垂釣為主的休閑養生區……8月1日上午,走進位于慶城縣玄馬鎮賈橋村,一座富有濃郁隴東民俗風情的“隴上印象民俗生態農莊”讓與會代表眼前一亮。
這座農莊,是在雙聯單位省農牧廳以及市縣有關部門的幫助指導下,慶城縣通過招商引資、股份制合作模式建起來的。旨在通過發揮采摘農業、觀光農業、旅游農業等多項功能,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增強雙聯工作實效。
“看到通過雙聯行動這一涵蓋經濟社會發展、干部作風轉變等多個方面的綜合性載體,全社會一道積極探索,最大限度地集納民智、凝聚民心、激發民力,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我們作為雙聯單位,非常振奮。”會議代表、省農牧廳廳長康國璽說。
“但是,省農牧廳在全省有十多家雙聯聯系點,各個聯系點發展也不平衡。下一步,我們一定要對照存在的問題和差距,進一步加深認識、加大力度、加強領導,堅決克服松勁懈怠情緒,再接再厲、持之以恒,不斷推動雙聯行動取得更大成效。”康國璽告訴記者。
“當前金融支持雙聯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部分金融機構還存在著對雙聯行動重視程度不夠的問題,全省金融系統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會這次會議精神,完善推廣典型經驗辦法,探索創新更多的滿足農戶多層次、多需求的惠農信貸產品,切實增強對‘三農’的服務能力。”梁春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