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峰集團——非公企業黨建的創新樣本

天水市委書記馬世忠在昊峰集團調研。
核心提示
在非公經濟領域開展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是新時期加強執政黨建設的一個重大課題,也是促進非公經濟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探索。
近年來,非公企業黨建“甘肅模式”的影響與日俱增,正在逐步走向全國。而天水昊峰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也為我們提供了非公企業黨建的創新樣本。昊峰集團務實創新抓黨建,成功探索出了一條非公企業科學發展的黨建之路。
王碎想李旭茂
從投資數10萬元的一家小公司,到坐擁上百億元資產的民企“航母”,昊峰集團僅用了短短16年。
這16年,是昊峰集團快速發展的16年,也是他們艱苦卓絕挑戰重重困難的16年。
16年來,面對起步階段的資源匱乏,面對金融危機的風霜雪劍,面對市場大潮的風起云涌,昊峰集團始終堅持“為企業謀發展、為員工謀福祉、為社會作貢獻”的理念,自覺將黨建融入企業發展的血液里,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成企業的發展優勢,把信仰的強大力量轉化為企業的發展動力,不僅使企業獲得了跨越式的快速發展,也讓飄揚在這里的黨旗更紅更艷更具魅力和價值。
今天,走進天水昊峰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尋訪它的成功之路,我們發現,信仰的力量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昊峰集團務實創新抓黨建,滿腔熱血樹黨旗,成功實現了黨的建設與企業發展的統一雙贏,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條非公企業科學發展的黨建之路。
發展科學化:建功立業的動力源泉
發展靠什么?是什么在不斷修正企業發展的坐標?是什么把人心凝聚到發展之上?是什么把精氣神聚起來?昊峰集團的回答是,信仰的力量。
昊峰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程俊峰深有感觸地說:“我們昊峰集團創業的成功,得益于黨的好政策,政府的支持、社會的關心和大家的幫助。”
其實,正是信仰的力量煥發了程俊峰創業的激情。那是1995年,程俊峰大學畢業,獲得了法學學士學位,本來可以到國家機關去謀一份鐵飯碗。然而,別具慧眼的程俊峰看到,黨的改革開放和富民政策,已經在社會各個領域產生了深刻的裂變。改革、開放、發展、前行,各行各業、各個領域,巨變無聲。
這一切,在程俊峰的心里種下了希望的種子。程俊峰堅定地相信,強國富民的好政策,為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也為每個有志青年創造了實現理想和人生價值的機會。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對風起云涌的發展浪潮,程俊峰背負著遠大理想和抱負,踏上挑戰自我,自主創業之路,開始了人生的關鍵一搏。
沒有資金就到處借貸,沒有場地就四處尋找,一切從零開始。憑借著黨的好政策,憑借著誠信為本的經營理念,憑借著頑強的毅力,程俊峰創辦了天水昊峰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從服務業和小商品批發做起,使公司克服重重困難,步步為營,漸入佳境。經過幾年的頑強拼搏,公司不僅還清了借款,還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在市場的摸爬滾打中,程俊峰吃盡了苦頭,嘗盡了辛酸,也增加了見識,增長了才干。他敏銳地了解到,張家川縣蘊藏著豐富的鐵礦、銅礦資源,由于觀念、人才、資金等原因沒有被很好地開發利用,小規模的開采和落后的工藝設備使資源流失和嚴重浪費,難以獲得規模效益。2002年,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程俊峰創建了張家川鑫達礦業開發有限公司。
這是昊峰公司拓展業務的第一個子公司,程俊峰也邁出了二次創業的新路子。在開發鐵礦、銅礦的過程中,由于運作合理、經營得法,企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獲得了可觀的收益和回報,也為當地政府開辟了新的稅源。僅張家川鑫達礦業開發有限公司每年上繳的稅金就占全縣財政收入的50%以上。
2005年初,程俊峰得知,原有的省屬國有張家川鋼鐵廠由于經營管理不善,企業停產多年,瀕臨倒閉,正在進行企業改制。昊峰公司不失時機地參與競爭,以絕對的優勢贏得了張鋼的改制權,重新組建了張家川鋼鐵有限責任公司,為昊峰公司的進一步發展增強了實力。
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程俊峰的視野更加廣闊,創業的雄心更加強烈。天河酒業清水酒廠、天水酒廠、西科電器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管理不善、慘淡經營,2006年前后,昊峰公司先后注入資金2.67億元對這些企業進行了技術改造,實現了企業改制擴建,資源的重新整合,使這些企業逐步走出困境,煥發了生機和活力。2007年,昊峰公司又果斷決策,投資1.6億元,新建生產經營大型優質包裝彩印業務的甘肅泰達印務發展有限公司,在秦安縣正式簽約并進入實施……
有人說,程俊峰就是一個永不止步的攀登者,向著事業的高峰,不遺余力,奮力攀行。幾年下來,昊峰公司先后成立了16家子公司。2011年6月,程俊峰組建甘肅省天水昊峰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就在今年10月,昊峰集團又成功收購了甘肅省天水岐黃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為昊峰集團多元化升級和轉型跨越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技術改造、資源整合、戰略擴張,從一元獨大,到多極發展,經過十幾年拼搏奮斗,昊峰集團已經成為一家以采(選)礦為主,集電子研發、酒類釀造、包裝印務、車輛檢測、小額貸款公司、酒店餐飲、旅游休閑、醫藥開發等多行業、多領域為一體的大型民營企業集團,形成了結構合理、產業互補、各具特色的經營格局。目前,昊峰集團總資產達到116億元,職工5200多人,連續多年被省政府評為甘肅私營企業100強。現在,昊峰集團生產基地已經橫跨甘肅、青海、四川等省,業務擴大到重慶、廣東、浙江、江蘇等10多個省區市。
黨建規范化:追求卓越的精神內核
企業飛速發展的同時,昊峰集團的黨建工作也抓得有聲有色、可圈可點。
在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中,程俊峰始終把黨建工作作為企業發展的政治核心,堅持把黨的建設與企業的發展統一起來,確保黨的建設與生產經營、精神文明建設有機結合,把黨的宗旨轉化為每個員工的理想、信念,轉化為拼搏進取的動力。
一個非公有制民營企業為什么對黨建工作如此情有獨鐘?程俊峰認為,抓黨建就是抓生產力,黨建工作是企業內斂的魂魄、奔涌的血液,是企業創新發展、追求卓越的“精氣神”。
正是如此,昊峰集團緊跟時代發展,立足實際需要,按照“著眼發展、逐步推進、成熟一個、成立一個”的原則,積極組織發展各級黨組織,目前,昊峰集團已組織發展了9個黨組織,1個集團黨委、2個子公司黨委、6個子公司黨支部,組織和發展黨員210名。
學習,是個人發展和事業興旺的根本之道,也是組織建設的主要特征、組織活動的重要內容、提高戰斗力的重要途徑。程俊峰說,昊峰集團之所以能夠在艱難險阻的市場大潮中克服一個個困難,創造出一個個輝煌業績,就是得益于昊峰人不斷渴求知識,不斷解放思想,不斷開拓創新的求知精神和篤行美德。
近年來,昊峰集團黨委圍繞中心任務,狠抓全體職工的思想道德和整體素質提升,引領職工積極開展“建學習型企業、做學習型員工”的各項活動。在學習中,昊峰集團不斷創新學習方法,樹立黨員干部職工學習的模范形象,激發廣大員工的學習熱情,使得“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學習生活化”的理念在企業根深蒂固。同時,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定期邀請集團公司黨建工作指導員為黨員干部、職工進行思想教育和理論培訓,分期分批地組織黨員干部職工去共建單位參觀見學,開闊視野。今年5月,昊峰集團還成立了“知行”讀書會,一個不斷學習、善于學習、永不滿足、永不停滯的昊峰正在向我們走來。
一個重學習的企業,必定也是重人才的企業。昊峰集團堅持“人才強企”戰略,通過“走出去、引進來”和“以才養才”的辦法,不僅在企業內部不斷發現、培養和選用人才,還廣開渠道挖掘引進急需的人才。集團與中國科學院有關院所聯姻,聘請專家教授為企業出謀劃策,解決生產和科研難題。與北京、西安、蘭州等一些大專院校合作,研制和開發新產品。對科研領域急需的專業人才采取“以優厚的待遇和營造拴心留人環境相結合”的辦法,面向社會,廣納賢才。同時,集團注重一線職工的崗位技能培訓,先后選派上百名人員到外地學習深造,他們回到企業后,發揮技術“酵母”作用,使職工的技能水平整體得到了提高。目前,昊峰集團各級各類管理人員中,高中級職稱的管理人才和科技人員已達168人,還引進博士生12名,碩士生20名。
豐富多彩的組織活動,是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載體。每年“七一”期間,昊峰集團黨委都本著“頌黨恩、講黨史、塑黨性”的原則,積極籌劃“迎七一、頌黨恩”主題活動,通過組織新老黨員集體宣誓、表彰先進黨組織和黨員、頌黨恩主題演講比賽、表彰“五好家庭、道德模范、文明班組”、慰問老黨員功勛黨員等系列活動,使每位黨員和職工都受到一次很好的黨的教育和理論熏陶。
現代社會,誰擁有企業文化的優勢,誰就能獲得競爭優勢。尤為難得的是,在企業黨建中,昊峰集團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了“一流企業做文化”的理念,逐步形成了以黨建文化為核心的企業文化體系。在這個文化體系里,有言行得體、舉止文明的形象文化,有雷厲風行、一抓到底的執行文化,有對員工負責、對企業負責、對合作伙伴負責的誠信文化,有強健體魄、提升體質的體育文化,有扶危濟困、造福一方的社會公益文化……通過企業特色文化建設,有效提升了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核心競爭力。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個戰斗堡壘。昊峰集團創新務實抓黨建,為促進企業的全面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優勢,真正做到了企業需要、員工歡迎、黨員擁護、組織滿意。“黨員標兵”“示范崗”“突擊手”……一個個黨員就像磁石,吸引著昊峰人不斷攀登高峰;一個個黨組織就像脊梁,支撐起昊峰集團的宏圖大業。現在,昊峰集團不論是班子成員,還是普通職工,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干事創業中去,創造了企業奇跡般崛起的輝煌業績。
服務社會化:造福一方的責任擔當
在企業發展起來以后,是獨善其身,還是造福一方?程俊峰的回答是,必須超越利潤,擔當起社會的責任。這是昊峰集團黨建工作的又一創新之處,它將企業黨建和社會責任緊密結合,積極擔當社會責任,擴大黨建社會效應。
常懷愛民之心,不是一句空話,更不是一句假話,而是要以實際行動來實踐。昊峰集團在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始終不忘對社會事業的貢獻,工會已將慈善事業作為昊峰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黨委書記、董事長程俊峰說:企業慈善是責任的擔當,是公益性和社會性的雙贏。在他的倡議下,集團董事會決定,每年用200萬元以程俊峰和昊峰集團名義進行社會捐助,主要援助修橋鋪路和教育事業。近年來,昊峰集團為社會公益事業、光彩事業、興教助學捐資總額達3600多萬元。
捐資助學,發展教育。2004年以來,昊峰集團多次為張家川縣捐資累計290萬元,改建了胡川小學、陳家廟小學,使這里的學生有了寬敞明亮的新校舍,并為陳家廟村考入大學的在校學生承擔了學費。2007年10月,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在天水舉行“關注西部、放飛天水”公益事業籌資活動,昊峰集團為這次慈善事業奉獻了100萬元,受到社會的廣泛贊譽。2008年,昊峰集團又與天水市二中簽訂了長期資助教學和對考入大學的貧困生進行捐助的協議,昊峰集團每年出資50萬元,與學校聯辦“昊峰班”,支助品學兼優、家庭困難的學生。此外,程俊峰還以個人名義資助貧困學生,僅甘谷、清水、張家川和麥積等縣區就有30多人。
捐資修路,造福百姓。昊峰集團發展到哪里,就努力為哪里的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近年來,昊峰集團出資、出力、出設備,無償為張家川縣閆家鄉機修高標準梯田140余畝,修通鄉村公路10余公里,解決了當地多年來的“行路難”難題;出資為閆家鄉修建了人畜飲水工程,打機井20余口,使500多村民擺脫了“吃水難”的困擾。清水縣為了修建一條民眾擁護的清(水)社(棠)公路,因苦于資金困難,使此項福民之舉遲遲無法完工,昊峰集團得知后立即捐助了100萬元,使此公路工程提前竣工通車。張家川縣進行舊城區改造建設時,昊峰集團又慷慨解囊,捐助了180萬元,使縣城區舊貌換新顏。2010年為甘谷縣西北部安全飲水工程捐助資金100萬元。
心系災區,大愛無疆。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昊峰集團在迅速組織進行生產自救的同時,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精神,積極向災區獻愛心200多萬元,幫助四川汶川和我省文縣受災群眾重建家園。2010年,我省舟曲發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昊峰集團又為舟曲災區捐款100萬元,全體職工個人捐款近3萬元。
勇于擔當,構建和諧。近年來,昊峰集團積極參與企業改制,在每一次收購重組企業中,昊峰集團從不把原有職工推向社會,而是合理接納,近600名職工一個不少地得到妥善安置,還新開辟就業崗位3000多個,為下崗職工再就業開辟了一條“綠色通道”,受到社會各界的稱贊。2008年,一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襲來,昊峰集團在天水市企業界第一家向社會公開承諾,一不主動裁員,二對員工不減薪酬,為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為構建和諧企業作出了表率。今年以來,昊峰集團響應省委號召,積極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與甘谷縣安遠鎮主動建立幫扶關系,并資助100余萬元用于建設一個文化活動中心。
程俊峰和昊峰集團的義舉,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近年來,程俊峰被評為天水市“優秀共產黨員”、“十大杰出青年”、“十大青年企業家”、“十佳光彩之星”,獲得甘肅省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五四”青年獎章、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中華慈善突出貢獻人物等榮譽稱號,2009年當選甘肅省“十大杰出青年”,昊峰集團還被甘肅省政府授予“造福后代”的牌匾。
漫漫求索路,昊峰奮然行。在新的起點上,昊峰集團一定會乘長風破萬里浪,為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的偉大事業,繼續做出積極的貢獻。
致富思源 富而思進
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崛起,個體實力不斷壯大,整體實力不斷增強,成為支撐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這得益于黨的改革開放和富民政策,得益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塊沃土。
我出生在甘谷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995年大學畢業時,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已在各個領域帶來了顯著變化。我認定,改革開放是強國富民政策,也為每個有志青年創造了實現理想和人生價值的機會。出于這種認識,我選擇了自主創業,創立了昊峰集團,開始了人生的關鍵一搏。十幾年來,昊峰集團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單一經營的小公司發展成為現在的多元化的企業集團,為天水地區經濟建設事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可以說,我個人創業的成功和昊峰集團每一步的發展,都離不開黨的好政策,離不開政府的支持、社會的關心和大家的幫助。正是如此,昊峰集團在創辦初期,我就把“為企業謀發展、為員工謀福祉、為社會作貢獻”作為企業的發展動力和目標。
眾所周知,人和企業都生存于社會,發展于社會。回報社會,為社會作貢獻,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企業的最終目標。因此,昊峰集團在注重企業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參與和支持社會公益事業,以企業的發展為社會福祉作貢獻。
昊峰集團回報社會的主要做法,就是捐資助學、發展教育,捐資修路、造福百姓。小時候,我飽嘗了翻山越嶺上學的苦楚,一天來回10公里,實在太艱難了。那時我就想,要是把學校建在家門口該有多好啊。為此,昊峰集團把捐資助學、筑橋修路當作事業來做。近年來,集團為社會公益事業、光彩事業、興教助學捐資總額達3600多萬元。如今,在天水,有的地方建起了昊峰希望小學,有的學校開辦了“昊峰班”,有的學校設立了“昊峰獎學金”,有的貧困山村解決了長期困擾人們的出行難、吃水難問題……每當聽到經我們資助的學生不再為上學而發愁、貧困村民不再為出行吃水而苦惱的時候,就是我最開心、最幸福的時候。
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能體現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最近幾年,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災害,給人民的生命和財產造成巨大的損失。昊峰集團全體員工總是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精神,向災區捐款捐物。2008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昊峰集團在天水市企業界第一家向社會公開承諾,面對困境,第一不主動裁員,第二對員工不減薪酬。這不僅穩定了職工隊伍,提高了員工應對挑戰、克服困難的信心,也為社會穩定發展盡了企業最大的努力。
取是一種能力、一種本事,舍是一種境界、一種悟性。一個人、一個企業的真正價值正是為社會作貢獻。未來的路還很長,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民營企業負責人,我一定會把致富思源、富而思進作為畢生的追求,不斷進取,不斷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