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即將召開的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是我們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攻堅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上,回望黨的十六大尤其是十七大以來甘谷的發展之路,一系列影響深遠的發展變化令人振奮。
這十年,是甘谷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富民強省新跨越的十年。全縣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文化建設成果豐碩、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生態環境不斷優化,甘谷大地呈現出欣欣向榮、又好又快發展的新氣象。
十年科學發展,成就喜人,經驗寶貴。從今天起,本網推出“科學發展、成就輝煌”專題,全面展示全縣各地各部門各行業十年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成就,總結科學發展的成功經驗,用科學發展的輝煌成就鼓舞人,用黨的建設的偉大業績激勵人,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甘谷畜牧打造隴上養殖大縣

十七大以來,甘谷縣畜牧業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全面提升養殖業發展水平,重點發展豬、雞產業,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著力打造隴上養殖大縣”的總體目標,通過建設標準化養殖小區、發展規模養殖、扶持龍頭企業、推廣先進科技、創建名牌產品、完善良種繁育體系、強化動物防疫和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措施,積極探索產業化經營道路,全力構建“以渭陽標準化養殖示范園為中心,以渭河沿岸和散渡河、清溪河沿岸為主線,在東北片發展豬產業、西北片發展雞產業、南山片發展牛羊產業”的畜牧業“一園、兩帶、三片”養殖經濟圈,不斷充實“畜牧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組織+規模養殖場戶+市場”的畜牧產業化格局,全面促進了甘谷畜牧產業化建設的蓬勃發展。

一、全縣畜牧獸醫工作完成情況
1、畜禽飼養量及畜產品產量穩步增長
十七大以來,全縣畜禽總飼養量達到320.28萬頭(只),豬、雞、牛、羊飼養量分別達到95.43萬頭、210.54萬只、6.36萬頭、7.95萬只。其中:生豬存欄44.19萬頭,同比增長29%,出欄51.24萬頭,同比增長22%;雞存欄118.5萬只,同比增長11%,出欄92.04萬只,同比增長9%;牛存欄4.47萬頭,同比增長5%,出欄1.89萬頭,同比增長4%;羊存欄5.52萬只,同比增長10%,出欄2.43萬只,同比增長7%。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44341噸、6600噸、1220噸,同比增長分別達到31.9%、19.7%、11.6%;全縣牧業產值達到4.99億元,農民人均牧業收入達931元,同比增長分別達到13.4%、14.3%。
2、畜牧業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程度穩步提升
全縣共建成標準化養殖小區72個,新建7個;建成規模養殖場121個,新建11個;發展規模養殖戶14610戶,新增52戶;發展養殖專業村101個,新增2個;畜牧龍頭企業達到12家,新建1家;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達到18個,新發展3個;畜禽規模飼養量達到246.5萬頭(只),占畜禽總飼養量的77%。新建養殖小區和規模養殖場中,建成萬頭豬場2個、萬只雞場1個、萬只兔場1個、千只羊場1個、千頭奶牛場1個。同時,豐裕公司萬頭豬場被確定為農業部標準化養殖示范場,弘宇科技示范園為省級標準化養殖示范場,興峰種雞場、康園兔場、銀河養殖場通過2011年市級標準化養殖示范場驗收。
3、草原生態保護和草食畜牧業建設穩步發展
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建設全面開展,共核準各類草地面積46.91萬畝,確定草原承包戶58090戶。渭北山區和渭南淺山區草產業基地進一步鞏固,全縣種草留床面積達到19.4萬畝,新增人工種草6.5萬畝,其中紫花苜蓿2.45萬畝,種植飼用玉米1000畝;新建青貯氨化池10個16766 m3,組建青貯服務隊2個,推廣青貯飼料3.6萬噸、微貯飼料0.13萬噸、配合飼料7.6萬噸、草粉1.2萬噸,農作物秸稈利用率達到20%以上。全縣發展奶牛養殖場(戶)54戶、肉牛養殖場(小區、戶)381家、規模養羊場(小區、戶)570家,草食畜數量達到17.58萬頭(匹)。
4、動物防疫和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認證再上新臺階
十七大以來,全縣共免疫各類動物312.31萬頭(只、次),各項防疫指標均達到國家標準水平以上。秋防共免疫各類動物361.39萬頭(只、次),重大動物疫病免疫率和牲畜耳標佩帶率均達到100%,各養殖小區和規模養殖場建檔率均達到100%。全縣共檢疫各類動物215.9萬頭(只、匹),上市、運輸、屠宰及動物產地檢疫持證率達到100%,開展畜(水)產品專項整治活動4次,查收銷毀假冒偽劣獸藥280盒,過期飼料190公斤,申報通過了黃土地養殖公司無公害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1個,注冊了興峰種雞場冀峰牌禽蛋產品商標1個。
5、畜禽品種改良率大幅提高
全縣共引進斯格豬、羅曼雞等良種畜禽30.2萬頭(只),推廣良種畜禽90.9萬頭(只);完成黃牛凍配改良5620頭(其中奶牛400頭),新增能繁母牛4120頭,其中引進能繁母牛1240頭;完成豬人工授精3.7萬胎次,繁活仔豬31.8萬頭;推廣生態養豬發酵床5000 m2以上;全縣畜禽品種改良率達到89%以上。

二、發展畜牧業的主要措施
1、政府對發展畜牧業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畜牧業發展后勁顯著增強。一直以來,甘谷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畜牧業發展,把畜牧業由支柱產業提升為優勢產業,提出了“集中搞養殖”的發展思路,從組織保障、政策支撐和資金扶持方面為畜牧業發展保駕護航。組織上,縣政府堅持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將工作任務細化到村、分配到人,并通過強化監督檢查管理、嚴格責任追究制度,真正構建起“縣政府抓全局,各鄉鎮抓落實,業務部門抓成績,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的畜牧工作體系。政策上,我縣全面完成了2010年度能繁母豬政策性保險,參保能繁母豬28225頭;對全縣能繁母豬現有存欄量進行清查摸底,共統計能繁母豬34447頭,其中:補貼28453頭,資金284.53萬元;在此基礎上,縣政府出臺了《甘谷縣扶持發展畜牧業優惠政策》等配套政策,從養殖用地、資金籌措、工商管理、環境監測、招商引資和水、電、路等方面向畜牧業方向傾斜。資金上,縣上整合項目資金1071萬元,落實畜牧發展資金300萬元,配套防疫經費35萬元、村級防疫員報酬28.35萬元,并協調解決婦女發展養殖業小額貸款1500萬元、養殖貸款1700萬元(弘宇1500萬元、豐裕200萬元),全面促進了畜牧業的快速發展。
2、標準化養殖小區和規模養殖場的建設逐步加快,畜牧業產業鏈不斷延伸。堅持以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為突破口,通過落實優惠政策、加大資金扶持等措施,成功吸納了建筑、餐飲等各界民營企業家投身畜牧業發展,使全縣養殖業發展模式進一步豐富,產業結構調整步伐進一步加快,為畜牧產業化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增長點。今年新建的力源乳業公司7000噸生鮮乳飲料加工廠已開始運營;新建的康園萬只兔場、三合千頭牛場、嘉禾千只羊場、福慶養殖協會第二種豬場、丁建喜養殖場、張虎求養殖場、王萬家養殖場、志合養殖場和張家莊養豬小區、虎平養殖小區、馬家灣養殖小區、劉小平養殖小區、張家溝養殖小區、朱權養殖小區已上養,永興萬頭豬場和海珍萬頭豬場已完成一期建設工程;新發展的嘉禾養羊專業合作社、手牽手養兔專業合作社、永興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合組織已正常運轉,全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市場”的產銷格局穩固提升。
3、動物疫病防制和畜產品質量安全措施扎實有力,畜牧業發展環境更加健康穩定。縣上堅持實行動物防疫責任制,多次召開動物防疫專題會議,安排部署防疫任務,層層落實防疫責任,及時撥付動物防疫經費和村級動物防疫員勞務報酬,為動物防疫工作提供組織和資金保障。縣畜牧獸醫局堅持實行“局長包片、干部包鄉、技術人員包場(小區)、鄉鎮獸醫站包村、村級防疫員包戶”的五包責任制,定期舉辦動物防疫及疫情應急演練,不斷鞏固縣、鄉、村三級動物防疫和服務網絡,大力推行集中免疫和日常補免結合制度,切實強化疫情監測和疫情預警機制,全面完善養殖場(小區、戶)軟件建設,扎實推進動物防疫標準化建設,嚴格執行產地、市場、運輸、屠宰檢疫,積極開展畜產品質量安全整治活動,進一步規范獸藥經營活動,并組成動物防疫工作督查小組,對各鄉鎮防疫工作的落實情況進行督查指導,及時發現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有效地預防和控制重大動物疫病的發生和流行。防疫期間,我縣共抽調干部142人(次),對15個鄉鎮、30個防疫重點村和205個規模養殖場(小區)進行防疫指導;確定了古坡上店子、安遠老莊、大石牛川、新興五甲、磐安北坡寺和新興魏家村養殖小區、馬萬青養殖場、永壽養雞場等標準化動物防疫示范點8個;建立了魏建歷養殖場、永宏養殖小區等縣級疫情監測點6個,對160余戶養殖小區(場)的1080頭(只)畜禽進行血清抗體監測,合格率達到98.75%;對25家從事獸藥經營的企業進行了GSP認證培訓,并指導騰飛和阜康兩家獸藥經營企業通過了GSP專項認證;簽訂動物販運責任書23份,張貼《告廣大養殖戶嚴禁使用“瘦肉精”書》2000余份,制作發放《牲畜口蹄疫防制知識》、《禽流感的預防和控制》、《甘谷縣動物防疫培訓教材》等防疫宣傳資料1萬份,為廣大養殖戶提供了安全、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
4、畜禽良種繁育體系進一步健全,養殖科技水平普遍提升。一是進一步加強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在穩定現有品種資源的基礎上,建成了以豐裕公司等重點種畜禽場為祖代場,以規模養豬場為推廣點的良種豬繁育推廣體系;以興峰、興達養雞場為父母代種雞場,以興冀、永壽等養殖專業合作社為推廣點的良種雞繁育推廣體系;共發展豐裕、弘宇、黃土地等優質豬精液供精站5個、豬常溫人工授精點50個,其中:新發展富康養殖合作社、牛川養殖小區等授精點5個;建成黃牛改良點8處,改建武家河獸醫站黃牛凍配改良點1個。二是進一步加強了畜牧科技推廣力度。先后組織科技人員150人(次)深入養殖一線進行科技承包,舉辦各類培訓班25期1800人(次),畜牧科技養殖水平普遍提升。
5、畜牧獸醫基層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基層畜牧力量顯著加強。進一步加強了畜牧隊伍建設力度,在全局開展了“創先爭優”活動和機關工作作風整頓活動,促進了畜牧系統廣大干部職工的工作風氣得到顯著轉變。進一步加強了畜牧科技服務體系建設,通過統一培訓考試,擇優錄取了鄉鎮獸醫站工作人員21人,彌補了基層畜牧獸醫站力量薄弱的不足。進一步加強了畜牧業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在龍王廟活畜交易市場(1個)和車場街蛋品交易市場(2個)建立了畜產品價格及信息監測點3個,全年上報各類畜牧獸醫信息48條,及時準確地完成市場分析、畜牧統計、市場價格調查等各類報表和省、市業務部門交辦的各項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