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ㄇ刂輩^外宣辦)五年來,秦州財政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用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團結奮進,開拓創新,求實苦干,狠抓增收節支,財政運行情況良好,有效保障了全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過去的五年,秦州區財政收入五年連續保持增長1億元的態勢,2010年全區大口徑財政收入突破9億元大關,完成93334萬元,比2005年凈增6.42億元,同比增長220.11 %。區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0227萬元,比2005年凈增2.9億元,同比增長259.2%;痤A算收入完成9553萬元,比2005年凈增0.92億元,同比增長2830.37%。財政支出五年連續保持2億元的增長態勢,2010年達到 186036萬元,比2005年凈增14.54億元,同比增長357.52 %。其中一般預算支出完成169009萬元,比2005年凈增13.08億元,同比增長342.62%;鹬С鐾瓿 17027萬元,比2005年凈增1.69 億元,同比增長10541.88%。

財政收入持續穩定增長。一是主體稅收征管成效明顯。認真貫徹落實“加強征管、堵塞漏洞、懲治腐敗、清繳欠稅”的方針,堅持依法治稅,進一步完善獎懲機制和征管辦法,加大征收力度,確保了主體稅收的穩定增長。同時,堅持“抓大不放小,以小補大”,加強征管力量,完善委托代征機制,規范稅收征管程序,使零散稅收征管步入了規范化軌道。二是非稅收入增長較快。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政策和“一建立、一取消、三規范、一直達”的收繳分離模式,不斷規范收費項目、標準和行為,使非稅收入應收盡收,全區非稅收入完成23467萬元,比2005年凈增2.02 億元,同比增長620.73%。

財政保障領域不斷擴大。2010年撥付民生支90704萬元,占財政支出的53.04%,比2005年凈增6.47億元,同比增長248.81 %。一是全區干部職工工資性支出明顯提高。堅持“一要吃飯、二要建設,三要科學發展”的原則,千方百計籌措資金,2010年撥付人員工資54348萬元,比2005年凈增 3.37億元,同比增長163.83 %。二是社會保障支出明顯提高。撥付城鄉低保資金14158萬元、農村五保資金287萬元,落實了城鄉低保擴面提標政策,使城鄉8.3萬貧困人口實現應保盡保。積極支持城鄉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撥付城鄉醫療救助資金1160萬元、大病醫療保險基金137萬元、城鎮居民及行政事業單位職工醫療保險2457萬元,多方籌資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資金949萬元,撥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3259萬元、重大疫情防治經費12.5萬元,解決了城鄉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促進了城鄉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和疾病預防體系建設。三是社會公共事業支出明顯提高。全年撥付城鄉義務教育中小學公用經費2703.39萬元,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安排農村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405.2萬元、教育危房改造資金3366萬元,解決了全區中小學生上學難的問題,區級安排438萬元,提高城市義務教育中小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區級安排410萬元,提高農村代課教師工資待遇至每月每人500元。積極落實中央、省、市政法補助,撥付公檢法司各類專項1658萬元,達到了省市考核要求。累計撥付計生資金2329萬元,鞏固了國家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的成果。撥付農村居民危房改造資金1294萬元、農民及城鎮居民住房災后重建維修資金3660.5萬元,為農民災后重建貸款財政貼息77萬元,保證了災后重建工作的順利實施。

全力落實強農惠農政策。2010年,全年撥付各項強農惠農資金32985萬元,占財政總支出的19.29 %,比2005年凈增2.92億元,同比增長781.95 %。改革涉農補貼發放形式,將農村低保、“五!、退耕還林、糧食直補、家電和汽車摩托車下鄉補貼、計劃生育獎勵、特困救助等各項涉農補貼納入“一冊明、一折統”發放范圍,并實行雙折互換制,做到各項補貼發放及時明白。對支農強農惠農補貼落實情況開展 “三查一整改”為主的專項檢查,確保各項涉農惠農補貼及時落到實處。

財政發展后勁不斷增強。緊抓國家政策機遇,始終把項目工作作為拉動全區經濟加快發展的動力,積極爭取,成效明顯。爭取北山滑坡治理資金260萬元、廉租房建設資金4260萬元、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項目資金140萬元、醫療服務體系建設項目資金1072.1萬元、中小學校舍安全資金1260萬元。2010年共爭取到上級轉移支付補助4.85 億元, 比2005年凈增3.13億元,同比增長141%。彌補了財力的不足,推動了全區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2010年科技事業支出1336萬元,比2005年凈增0.1億元,同比增長187.25 %,有力支持了全區科技進步,企業技術創新,農業新產品引進,新型農業產業開發,促進了教育、文化、衛生等科技事業發展。累計投入財政資金2.68億元,2010年政策性退稅達 6000萬元,加大對西十里物流園區建設、經濟適用房及廉租房建設和中材水泥、西電集團、娃哈哈集團等重點項目支持力度,培育了稅收新的增長點。
財政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一是進一步加強“鄉財區管”、“村財鄉管”工作,健全鄉鎮會計集中核算機制,形成了會計核算區鄉聯動格局。同時。落實財政獎補資金1817萬元,全面啟動實施“一事一議”為中心的農村綜合改革。二是將擴大內需、災后重建、農業產業化等項目資金納入財政報賬范圍;緦崿F了對重點專項資金報賬制的全覆蓋,確保了專項資金安全到位。三是深化政府采購工作,不斷規范采購行為,擴大采購范圍和規模,將農業工程項目、義務教育經費納入政府集中采購, 2010年采購資金3500萬元。

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一是合法處置資產。按照“先調配,后處置”的原則,完善上報審批制度,依法合理處置。2010年共收繳國有資產收益534萬元。二是儲備運營重大國有資產。對重大國有資產采取先儲備后處置的辦法,通過招、拍、掛等市場手段,有效拓寬國有資產升值空間,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理財行為進一步規范。加強日常監督,維護了財經紀律的嚴肅性。加強重點專項資金的管理和監督,確保專項資金?顚S。加強項目資金監督,確保了項目資金的安全和高效使用。加強會計信息監督,提高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