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氏民居是國務院2001年6月25日公布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胡氏民居地下通道工程于2010年10月啟動實施,工程概算約350萬元。該工程已于2011年11月10日正式全線貫通。該項目的完工,使有著獨具特色的明代建筑和特有的人文歷史內涵得以充分的體現,是我市發展旅游事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歷史唯物主義教育提供實物題材,將為極大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物質基礎。

胡氏民居是一組布局嚴謹、用料精良,雕梁畫棟,曲徊幽靜的明代庭院建筑群,是典型的明代官邸式建筑,具有較高的人文、歷史、藝術和研究價值。北宅子與南宅子臨街相望,是胡氏民居古建筑的北半部分,為明代太常寺少卿胡忻的私宅。北宅子是胡來縉之子、明萬歷已丑秦州進士、太常寺少卿胡忻的私宅,建于明代萬歷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占地面積1550平方米,建筑面積1245平方米,是明清時期天水民居古建的典型代表和標志性建筑,也是我國西部地區明清古建的重要實例,是非常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具有得天獨厚的人文資源和旅游潛力。北宅子整個宅院由六個大小不等的三合、四合院組成,現僅保存有東側主院三進院落的五棟建筑。其余建筑先毀于1950年的大火,后又遭人為拆改,原貌已不可尋覓。北宅子保護維修項目完成后,擬將其作為胡氏民俗陳列館使用,暫擬名為“北宅子”。(秦州區文廣局 張紅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