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小康社會建設正能量
秦州區2015年宣傳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綜述
2015年,秦州區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層面彰顯著巨大推動力、強大感染力和廣泛號召力。一年來,全區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緊緊圍繞“兩個鞏固”的根本任務,全力推進思想理論武裝、宣傳輿論引導、文明素質提升、文化繁榮發展,為推動全區小康社會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證、輿論支持、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
深化學習教育,加強闡釋引導,為推動全區小康社會建設提供思想保證
始終堅持不懈加強思想理論武裝,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作為理論武裝的重中之重,堅持全面學和專題學相結合、及時學和跟進學相結合,集體學習和個人學習相結合,專家解讀和互相交流相結合,專題輔導和座談研討相結合,分層次、分系列、分專題舉辦專題培訓班、開展學習討論和理論宣講活動,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切實掌握精神實質。規范黨委中心組學習,確定12個重點學習專題,明確學習的重點篇目、內容、時間和方式,每月集中學習一次,每次學習確定一個主題、研討解決一個問題。創新學習載體和方式方法,鄉鎮、街道和部門分別開展了“晨讀半小時”、“周講一堂課”等方式的學習研討活動。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教育和“中國夢”宣傳教育,開展“中國夢”演講比賽、“中國夢”主題創作等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實施“中國夢·凡人善舉天天看”微記錄電影工程,依托區廣播電視臺,開設微電影欄目《法治時空》和《印象秦州》,推出《山梁上的生命速遞》等34部微記錄電影。其中紀錄鄉村醫生工作與生活的《山梁上的生命速遞》獲得天水廣播影視獎三等獎,《特別的婚禮》獲二等獎;拍攝道德模范朱召梅的微電影《一天》獲得甘肅省網絡杯微電影大賽一等獎。天之水、江南映畫、秦隴文化產業公司等傳媒企業積極開展微電影拍攝活動,使微電影成為傳播正能量的有效途徑。加強理論闡釋傳播,認真組織省、市各類宣講活動,印制《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甘肅省宣講提綱》200份,從五個層面開展理論宣講,一年來開展各類宣講、理論專題輔導300多場次,不斷推動各層面理論傳播。
堅持圍繞中心,著力正面宣傳,為推動全區小康社會建設提供輿論支持
堅持重大戰略及時宣傳,重要部署持續宣傳,重點工作深入宣傳,重點活動突出宣傳,全力策劃實施“2015·秦州解讀”、“2015·秦州聚力”、“2015·秦州點贊”三大宣傳板塊,開設“學習貫徹五中全會”、“聚力發展”、“田野新韻”、 “暢游秦州”、“直擊項目”、“基層行”等專欄專題,深入宣傳黨的十八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百里綠色生態長廊、果樹建園、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文化旅游、項目建設、民生工程等重點工作,引導正面輿論,為經濟社會發展鼓勁加油、營造氛圍。策化做好“聚力精準扶貧”、“見證十二五”等主題宣傳,組織“秦州發展我奮力”廣播電視系列訪談活動,鼓實干之勁,聚發展合力。積極做好對外宣傳,著力打造“秦州櫻桃國際紅”、“李廣杯國際射箭邀請賽”兩個外宣品牌,邀請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記者,整合網絡、報刊、電視以及微信、微博等平臺,推出《“秦州大櫻桃”靠什么闖出“互聯網+”時代“大名堂”》、《“李廣杯”國際射箭邀請賽落幕》等專題報道,在甘肅電視臺推出四集系列專題《秦州盛會》、《射藝競技》、《弓箭結緣》、《友誼綿長》,《紀與錄》欄目播出《李廣故里 射藝結誼》——天水李廣杯國際傳統射箭邀請賽紀實,制作“李廣杯”射箭邀請賽宣傳折頁5000多冊,形成平面媒體與立體媒體同頻共振,傳統媒體與新型媒體優勢互補,中央和省市區級媒體聯合聯動、同氣同聲的宣傳格局。突出抓好典型宣傳,開展“十個十”秦州好人評樹宣傳表彰活動,評樹宣傳身邊涌現出的各類凡人善舉和發生在群眾身邊的精彩故事100多人(個),講好秦州故事,傳播秦州聲音,展示秦州魅力。注重節日節點主題宣傳,策劃開展“三八”婦女節“賢女孝媳好婆婆”主題評樹活動、“五一”勞動節“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主題宣傳活動、“五四”青年節“無悔青春·放飛夢想”主題演講大賽、“六一”兒童節“花兒在陽光下綻放”主題活動、“七一”建黨節“先鋒者之歌”主題評樹宣傳活動、“八一”建軍節“軍民魚水情誼深”主題宣傳活動等系列活動,做到節節有宣傳主題,月月有活動開展。加強輿情信息監管和輿情疏導,掌握工作主動權。
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向上向善正能量,為推動全區小康社會建設提供精神動力
大力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知曉信守”工程,在鄉鎮、街道創建一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宣傳示范街,一個主題宣傳示范村(社區),一個主題宣傳示范集貿市場(居民小區),在醒目位置制作核心價值觀固定永久宣傳版面,廣泛開展宣傳。設立善行義舉榜,建設孝道“紅黑榜”和孝道文化墻,落實德潤隴原主題實踐活動,積極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每周一善”“每日一儉”道德實踐活動、學雷鋒主題活動,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入推進“講文明、樹新風”活動,以“做文明有禮秦州人”為主題,廣泛開展文明禮儀宣傳、文明風尚傳播活動,深入開展文明禮儀、道德規范宣講活動,組織道德模范、身邊好人、“五老”人員、志愿者等隊伍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宣傳崇德向善、孝老愛親、文明有禮的社會風尚。廣泛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唱響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時代主旋律。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國移動天水分公司等兩個單位被命名為全國文明單位,皂郊鎮下寨子村被命名為全國文明村,天水市水務局、天水郡街道辦事處等6個單位被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中梁鎮被命名為省級文明鄉鎮,玉泉鎮七里墩村、太京鎮李家臺子村被命名為省級文明村,天水郡街道王家磨社區被命名為省級文明社區。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創建,全區“五星級文明農戶”創建工作有序推進,建成平南鎮王坡村、太京鎮灣子村等一批鄉村文明示范村,不斷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整體提升。
抓好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為推動全區小康社會建設提供文化條件
積極承攬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任務。圍繞省、市總體部署,立足秦州實際,完善全區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工作思路和建設重點任務,即:打造一個示范區、抓好10大重點項目、實施“五大工程”。對公共文化事業、文化傳承保護、文化惠民工程、重點文化項目、文化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等重點工作統籌規劃,分期實施,分步推進。以鄉村舞臺為抓手加強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今年完成62個貧困村 “鄉村舞臺”建設任務和5個鄉鎮綜合文化站的達標建設任務截止目前,全區已完成268個鄉村舞臺隊伍建設任務。完成區文化館2011-2015信息數據資料庫建設,建立天水市公園小學、解放路第一小學、秦州看守所、甘肅武警總隊秦州區支隊五個地方圖書流動站。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扎實有效。積極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搭建秦州區百姓大舞臺,開展“走基層·送文化·惠民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美麗鄉村行文化送鄉親公益演出、“華夏之光·魅力天水”天水觀賞石精品展、傳承文脈見證文明天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等系列活動,組織群眾開展形式多樣的廣場舞、社火展演、小曲及秦腔演奏等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發展壯大文化產業,培植壯大飛天雕漆等骨干文化企業,加大對梁寶寶木雕、吳木匠木工制品、熊氏古琴、羲秦泥人等特色文化旅游產品的傳承推廣,拓展文化旅游發展空間。積極培育以古玩、書畫裝裱、經營性畫廊、文化娛樂、互聯網、旅游觀光等為主的文化市場,拓寬文化產品銷售渠道。加大項目建設力度,今年實施重點文化產業建設項目11個,8個全面開工,完成藉河濕地生態公園建設項目,佳·水岸小鎮、秦州印象等重點文化項目順利推進,較好完成市上下達的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