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城區北山滑坡區域西起吳家崖村,東至成紀新城,全長13.5公里,南北寬約500-1200米,平面面積約14平方公里,范圍內共有地質災害隱患42處,其中滑坡26處,不穩定斜坡6處,泥石流8處,大型崩塌群2處,小型滑坡和崩塌點分布密集。威脅對象涉及學校、醫院、政府機構、市政設施、住宅小區、密集居民點等,潛在威脅人數約58044人。
今年入汛以來,受超強厄爾尼諾現象影響,我國多地普降暴雨,引發了多起地質災害。為加強防范因強降雨引發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天水市國土資源局秦州分局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強化地質災害防治各項措施落實,特別是加強對北山滑坡群各項防災措施的落實,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一是開展隱患排查,完善防災方案。汛期前后抽調專業技術人員對北山地質災害隱患點全面開展拉網式排查、巡查和核查,汛中進行全面復查,9月20日以來,針對前一階段降雨,利用三天時間再次開展了一次全面排查,進一步完善防治方案和預案,拉設警戒線、設立大小警示牌,安排專門的監測值守預警人員,密切監測隱患點的變化情況,同時明確預警信號和預警方式,設立警示標志,劃定危險范圍,指定撤離路線和臨時避險地點。
二是健全群防體系,落實防災責任。在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我局會同相關責任單位積極開展北山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動態監測、應急處置、綜合治理工作,進一步建立健全了區、鄉鎮(街道)、村(社區)、組四級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體系,將監測責任落實到具體的單位和個人,充分依靠村組、社區等基層組織的力量,及時掌握災情、險情變化動態,確保北山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職責明確,措施到位。
三是借助專業設備,提高監測水平。我局積極銜接省、市應急中心主持建設的地質災害實時監測體系項目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北山滑坡群共安裝滑坡位移計、深層位移計、GPS位移計、泥位計、雨量計、攝像頭等專業監測設備(14處35臺),項目實現了北山各重要監測點的實時數據采集、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功能,提高了北山區域滑坡、泥石流、地裂縫等緩變性地質災害監測以及突發性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的信息化水平。
四是堅持預警值守,做好主動防災。強化與氣象部門溝通協作,獲取雨情分析和研判報告,及時發布地質災害防治預警信息。接到預警預報信息后及時轉發、通知到相關隱患點監測預警人,提前做好防范。嚴格落實汛期值班制度,實行24小時值班,確保了地質災害預警信息的及時發布、災情能夠及時有效處理,最大程度減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一旦有地質災害發生,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察看處置災情,并及時邀請地勘單位對災害點進行踏勘調查,為災害的及時治理和處置提供科學依據。
五是加強宣傳演練,提升防范能力。充分利用“4.22”地球日、“5.12”防災減災日、“6.25”全國土地日等法定宣傳日在龍城廣場、鄉鎮、街道等采取發放地質災害宣傳圖冊、傳單、設立咨詢臺等方式開展宣傳活動,面對面和老百姓交流傳遞一些防災避險知識;同時積極聯合地震局、各街道和學校開展了突發性地質災害及地震應急演練和防災減災知識宣講活動,采取進學校、進村組、進社區、進災害隱患點,通過講解、演練、宣講、展示,發放宣傳資料、懸掛橫幅、書寫標語、廣播電視宣傳、流動車輛宣傳多種形式,提高廣大干部群眾防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