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找絲路上的陜西元素--2016“一帶一路”網絡媒體主題采訪活動,于10月9日自西安出發,驅車數百公里,穿越重重隴嶺,采訪團第一站來到甘肅省天水市,在“羲皇故里”天水尋覓秦地和秦人遺風。

天水是中國古代文化重要的發祥地,是海內外龍的傳人尋根問祖的圣地,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人文地緣,使天水成為一個商貿聚集之地和名揚西北水陸碼頭。有“一館連六省”之稱的秦州區山陜會館就坐立其中。

天水市陜西商會秘書長楊文瀾介紹到,陜西和山西兩省在明清時代形成了兩大馳名天下的商幫:秦商和晉商。當時,山陜商人為了對抗徽商及其他商人的需要,常利用鄰里之好,互相結合,被人們合稱為“西商”。山陜商人結合后,在很多城鎮建造山陜會館,形成一股強勁的力量。據了解,山陜會館是山西、陜西兩省商賈聯鄉誼、祀神明的處所。集精巧的建筑結構和精湛的雕刻藝術于一身,充分顯于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才能,是中國古代漢族宮殿建筑的杰作。始建于清乾隆年間,館內祀關帝,又稱官寺,占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整個山陜會館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陜西會館,大門向南;一部分是山西會館,大門向東。兩館相連,稱山陜會館。

山陜會館里最值得稱道的就是陜省會館的磚雕門樓,系民國13年(1924年)由關中工匠雕造。秦州區文化館館長趙暉介紹稱,其門樓通體以雕磚、磨磚拼砌而成,面闊3間,4柱5樓。通長22-23米。中門、次間均開券洞。正面砌磚雕鏤梁柱斗拱,平座勾欄,垂花檐樓、各式額枋花板,構成幾層仿木結構的樓閣。構件上雕刻珍禽異獸、花草蟲魚、人物故事等,目前保存較完整。四柱旁側鐫刻楹聯,內聯:“義勇冠塵寰,當年摧吳挫魏,丹心耿耿錦漢祚;廟貌重關隴,群生蒙庥托庇,馨香世代報神恩”。外聯:“忠義參天出于至性,宮墻數仞仰之彌高。”對聯的內容無疑寫的是武圣關羽,從它背后折射出晉陜商人在西北攜手共進的往事。

趙暉表示,秦州區山陜會館原先的規模很大,后來在城市道路建設、城區改造中被占去了一部分就變成了今天的面貌。作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如今這里已是秦州區文化館展覽館所在地,昔日山陜商人聚會的地方已經變成了書法繪畫作品展出及其他文化藝術交流的場所。(國際在線陜西頻道 王夢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