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天水新聞>>天水>>正文 |
被雕刻的時光——記民間刻紙藝人王福 |
(2006-1-17 12:47:31) 有位讀者讀過此文 來源:天水日報 吳凱飛 打印本頁 |
|
|
一把刻刀、一張吹塑紙,還有一幅幅造型各異、栩栩如生的刻紙圖案,就構成了王福多姿多彩的刻紙人生。 在王福房間的一面墻上貼滿了他的刻紙作品,有反映古樸濃厚風土人情的龍鳳呈祥、火鳳凰、年年有余、孔雀對瓶等,有反映絲綢之路、民俗民風的七彩鹿、仙女散花、伏羲八卦等,也有反映現實生活中打工歸來、趕集、天水國槐等圖案。王福說,他現在搜集、整理、自己創作的圖案共有157幅。 今年68歲的王福,是一位退休職工,他自小就喜歡美術,上學時美術成績常常得優,老師也非常賞識他。市里有美術展覽或比賽,他的作品常能被選中。有時創作的作品投寄給《中國青年報》,給他獎個筆記本、鉛筆什么的,更激發了他創作的熱情。參加工作后,他的特長被進一步發揮,在天水市也算小有名氣,常與左峰、萬惠民等參加美術展出。但畫水彩畫、國畫都要投入一定的資金,而當時王福的經濟條件卻不允許,于是他又轉入刻紙,考慮到剪紙容易褪色,不易保存,所以他選擇用吹塑紙代替剪紙。為了能盡快地學習到刻紙的精髓,每次到外地出差,他都要千方百計看看那里的剪紙技藝,蘭州、慶陽、西和、禮縣都留下了他的足跡。遇到比較新的、奇特的圖案,他都會拿出隨身攜帶的本子描摹下來,然后回來取其精華進一步加工創新,融入自己的想法,創作出新的圖案。 王福說,天水在剪紙、刻紙這方面,雖然有不少人參與,但是還是比較零散,他希望能盡其所能,把剪紙、刻紙藝術更規范化,能保存的時間更長,這是他的責任感使然。談及以后,他說,他想把天水伏羲文化用刻紙的手法表現出來,編印成冊,讓天水人能更深刻地認識到伏羲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讓外地游客以藝術的途徑熟知伏羲文化。 |
|
|
|
|
|
|
|
|
|
|
|
|
|
|
|
|
相 關 新 聞 |
|
相 關 專 題 |
|
|
|
新 聞 評 論 |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天水在線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天水在線留言板發表的言論,天水在線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