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努力做好水利工作
天水市水利局黨組書記 局長 溫利平
“十一五”時期,我市水利建設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水利發展與改革的方針政策和新時期治水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水資源的高效利用為核心,以農村水利建設規劃為基礎,以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為目標,以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發展節水灌溉和水土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深化農村水利改革,積極探索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全面提升水利服務于經濟社會的綜合能力。
綜合考慮水利發展的環境、趨勢和條件,“十一五”時期我市水利發展目標是,通過供水工程建設,基本形成水資源配置體系,城鄉供水保障程度顯著提高,區域水資源緊缺矛盾得到緩解,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不斷提高;基本完成渭河干支流險工險段、重點防洪城鎮河道整治以及重點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防洪減災能力不斷提高;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明顯成效,生態環境逐漸向良性循環方向發展;加強管理,深化改革,初步形成較為完善的水利管理體制。其奮斗目標是,解決農村50萬人飲水安全,新增有效灌溉面積8.15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5萬畝,發展雨水集蓄利用補灌面積l0萬畝,新修及加固堤防100公里,加固除險病險水庫1座,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000平方公里,新修梯田50萬畝,新增水電裝機容量3000千瓦。
要實現“十一五”時期水利發展目標,就必須統籌兼顧,突出重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十一五”水利建設各項工作。“十五”期間,我市進入國家和省列項目共533項,總投資44.49億元,其中中央23.32億元,地方17.65億元,貸款3.52億元。
突出發展第一要務,堅持發展抓項目不動搖。
一是進一步加強項目前期工作,多渠道籌措前期工作經費,做好項目前期階段的論證、勘測和設計工作,尤其是影響全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點水利工程的前期工作;有計劃地建立項目庫,為實現“十一五”水利目標和保持穩定的水利建設規模創造條件。二是積極爭取項目。要重點抓好對全市經濟、社會、生態有重大影響的城鄉供水工程、灌區改造、節水灌溉、渭河流域綜合治理、牛頭河水利樞紐工程、藉河高橋頭水利樞紐工程、藉河示范區二期工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等項目的爭取工作,以更多的投資促進我市水利建設持續快速發展。三是努力實施好項目。抓好在建項目的建設管理;進一步加強對項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標制和建設監理制的規范管理,嚴把工程審批關、開工關、質量關、驗收關,強化水利工程質量監督,逐步形成以項目法人負總責,設計、施工、監理各部門分工負責,社會監督、政府監督的水利質量安全保障體系,提高水利工程質量總體水平。
加強農村水利建設,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好服務
“十一五”期間,要加快重點水利骨干工程和城鄉安全供水工程的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強農村水利設施建設,加大流域綜合治理和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力度,積極推進山洪災害防治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以及抗旱防汛應急防御體系建設。一是加快城鄉安全供水工程建設。緊密結合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以及保障人民群眾飲水安全的要求,加快城鄉飲用水水源工程建設和水源地保護,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著力解決飲水水源不足、水污染、安全保障措施薄弱、應急能力低等問題,力爭解決5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穩步提高村鎮自來水入戶率,使城鄉飲水安全程度大幅度提升。二是加強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中型灌區農業綜合開發、高效節水示范和“民辦公助”小型農田水利項目建設,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糧食生產能力。“十一五”期間,要新增灌溉面積8.15萬畝,為農民增收和保障糧食安全做好服務。清水、麥積、武山等有條件的縣區,積極實施小水電代燃料生態保護工程。三是進一步加強水土保持工作,努力改善生態環境。加快建設淤地壩和小型水保工程,爭取實施渭河流域重點治理項目,切實搞好以坡耕地水土綜合整治為重點的小流域綜合治理、流域綜合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明顯進展,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基本得到遏制。強化水土保持的社會化管理,加強水土保持預防監督和水土流失監測工作,有效防止開發建設項目引起的水土流失。四是加快防洪減災體系建設,保障防洪安全。積極探索,大膽實踐,穩步推進,積極籌措多方資金,完成張川東峽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建設,加強渭河等中小河流防洪建設和羅峪溝等重點小流域的山洪災害防治工作,提高流域綜合防洪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初步建立較為完善的防洪管理體系,進一步修訂完善防洪預案,提高防洪應急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