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篇語
上世紀90年代,在天水市北道區(麥積區)和秦城區13.15公里的區間內,一條雙向四車道全封閉道路——天北高速被施工人員鋪就,由此結束了甘肅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之后的十多年時間里,我省的高速公路建設取得了快速發展,投運總里程數超過1000多公里。但是,與快速發展的全省經濟相比,目前的高速公路卻仍然滿足不了需要,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為此,省交通廳提出了“挺進西部、突破中部、會戰東部”的高速公路發展戰略,并于去年開始拉開了一場以寶天高速、平定高速等項目為重點的道路建設大會戰,涉及金額130億元。
日前,本報記者實地探訪了全省在建的幾條重點高速公路,進一步了解了這些道路的建設狀況和建設中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本報記者實地探訪建設中的寶天高速公路 搜尋其中的感人故事
舉村遷墳讓路“生態大道”
在12年前成就了我省第一條高速公路,12年后的今天,我省的首條全國典型示范工程——寶(雞)天(水)高速甘肅段,又在天水這座美麗的歷史名城境內拉開了建設序幕。
在3天的探訪過程中,不論當地政府官員還是老百姓,對寶天高速期盼之心遠遠超過了記者的想象。為給寶天高速讓路,天水市麥積區李家莊的村民們將所有的祖墳整體搬遷,而部分祖墳的年代之久遠可以追溯至明朝。此外,寶天高速甘肅段“生態大道”的設計理念也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連霍主干線的“咽喉”
寶天高速甘肅段起點位于陜甘交界的牛背村,終點位于麥積區甘泉鎮,接擬建的連(云港)霍(爾果斯)國道主干線天水過境段高速公路,全長91.114公里,總投資66.93億元。連霍國道主干線橫穿我國東西,全長4395公里,經蘇、皖、豫、陜、甘、新6省區,沿線地區約有4億人口。目前,陜西寶雞以東全部以高速公路貫通,寶雞以西的我省、新疆兩省區正在分段加緊一、二級公路高速化的建設。而寶天高速則是連霍主干線的“咽喉”。
寶天高速甘肅段是一條名符其實的橋隧之路,橋和隧道占路線總長的63.3%。說起寶天高速甘肅段的橋隧,就不能不說說大坪里特長隧道,這項工程分左線、右線兩條隧道,雙洞總長24.576公里,其中左線長12.29公里,系我國第二長隧道。
寶天高速公路
寶天高速之所以進展順利,與沿線2萬多村民的全力配合有著極大的關系。“寶天高速工程隊進場的順利在我以前呆過的工地中是從未有過的。”6標段項目經理張明革用“民風淳樸”來形容寶天高速甘肅段沿線的村民。麥積區甘泉鎮鎮長劉林倉向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當得知寶天高速要占村民祖墳所在的地方時,東岔鄉一個村子的5位老人主動站了出來,號召全村整體遷墳,僅用了10天就完成了遷墳工作。
7月9日,記者來到了東岔鄉東岔村的自然村李家莊,并見到了其中的3位老人。當問及為什么要這么做時,輩分較高的李存元老人說,“希望娃娃今后出去能少走些路。”在遷墳行動中,李家莊遷出了132處祖墳,其中許多墳墓從明清時便已存在。
全力打造“生態大道”
作為一條“生態路”,寶天高速甘肅段從設計到施工都與我省以往的高速公路有著很大的差異,為了盡可能避免對周邊生態造成破壞,參建人員住房首先選用林場舊房和農民村宅,盡可能減少占地。據了解,目前各個標段的垃圾、污水等都有著嚴格的控制標準。
“這段公路的設計凸顯環保、景觀、美學的思路。”寶天高速甘肅段勘察設計單位之一的甘肅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副院長陳宏斌表示,針對路線在經過舊莊溝路段時,因為溝內植被茂密,動植物種類繁多,環境優美,為了盡可能地減少高速公路對主河溝的擠占和對植被的破壞,在舊莊溝內布設大橋,還預留了動物通道。
由于防護較多,設計時力爭將項目所在地的文化內涵抽象為具體的表達形式,在自然式設計的基調下突出了人工痕跡,運用了孔窗浮雕式護面墻,城墻式、鑲石式內護墻等富有文化底蘊的構造物。此外,設計還對全線的景觀進行了總體規劃,形成了以仙人崖、凈土寺等人文歷史景觀和桃花溝森林公園、百花林場等自然生態景觀為代表的“兩帶、六區、九個景觀節點”的景觀設計框架。
全新的設計思路、全新的施工方式。2009年9月,寶天高速甘肅段將與陜西段一同建成投入運營。
文/圖 本報記者 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