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思路 破難題 促發展
天水市以學習實踐活動助推經濟社會發展

天水市在第二批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針對近年來全市經濟發展相對緩慢,一些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的位次出現下滑的現象,市委常委班子堅持不斷深化市情認識,把學習實踐活動作為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強大動力,按照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撐”的總體工作思路,搶抓發展機遇、完善發展思路,創新體制機制、著力破解發展難題,促進了全市社會經濟運行穩定發展。

深化市情認識,明確發展思路
思路決定出路。第二批學習實踐活動一開始,天水市就立足市情實際,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出發,及時分析研究國家、省上新出臺的政策,認真總結和反思發展現狀,對現有發展思路和發展目標進行充實和完善。市委經過反復討論,確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施工業強市、農業穩市、商貿活市、旅游富市、科教興市“五大戰略”, 發揮交通區位優勢、加工制造業優勢、農林土特產品資源優勢、自然生態優勢、歷史文化資源優勢、旅游資源優勢和人力資源優勢“七大優勢”,突出振興裝備制造業、促進工業經濟提速發展,堅持抓好新農村建設、推動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培育壯大商貿旅游業、帶動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步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高度重視民生問題、全面抓好和諧社會建設,加強環境保護、堅持開展生態文明建設“七大重點”,打造西部裝備制造業聚集城市、區域現代物流中心城市、甘肅省優質農產品加工基地城市、隴上最佳宜居環境城市、國家級重點旅游城市等“五大城市品牌”,努力探索隴東南區域中心城市跨越式科學發展新路子的發展思路。隨著學習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全市廣大黨員干部思想觀念進一步轉變,發展思路和措施不斷完善。

創新體制機制,破解發展難題
創新就是發展。體制機制決定著發展進步的活力,也決定著一個區域、一個單位的創造力和競爭力。在學習實踐活動中,天水市立足創新體制機制來破解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以此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天水市通過調查研究、征求各方面意見、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分析檢查等形式理清了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從天水市情看,人多地少、山多川少,經濟欠發達,人均占有量低,貧困人口比重大,城鄉二元結構性矛盾非常突出。從發展現狀看,工業經濟規模偏小,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偏低,大型骨干企業較少、帶動能力不強;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較大;旅游服務產業開發力度不夠,第三產業對經濟的貢獻偏低;交通、投融資等方面的瓶頸制約還沒有從根本上消除,社會事業欠賬還很多。從主觀因素看,一些黨員干部思想不夠解放、主觀努力不夠、工作落實不力,同時,發展環境不寬松等一些問題仍然存在。
針對一系列影響和制約天水加快發展、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各縣區、各單位從解決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入手,把機制創新的側重點放在制度的廢、改、立上,立足于解決制度缺失和制度障礙問題。通過機制創新,形成了對縣區、單位工作有較強指導性的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增強了機制的操作性和實效性。目前,市直部門已形成23項機制成果,其中,意見方面的有《關于加強和改進干部隊伍作風建設的意見》等18條、制度方面的有《天水市市直單位作風狀況定期測評制度》和《天水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分析例會制度》等2條、辦法方面的有《關于縣區科級干部差額選任辦法》、《天水市領軍人才隊伍建設實施辦法》和《天水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等3條。同時,各縣區結合各自的實際也形成了一批制度成果。隨著天水市創新體制機制工作的深入推進,一些長期制約天水發展的“老、大、難”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

抓機遇促發展,經濟效果顯現
機不可失、失不可再來。在學習實踐活動中,天水市的黨政領導一致認為:當前,本市的機遇與挑戰并存、但機遇大于挑戰。于是,天水市搶抓國家擴大內需機遇、搶抓“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機遇、搶抓災后恢復重建機遇、搶抓省上把天水列為全省裝備制造業基地的機遇等,下大功夫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狠抓各項工作措施的落實,全面推進振興裝備制造業“12341”行動計劃,認真落實扶持工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大力培育壯大“10強50戶”骨干企業,建設華天電子、星火機械、長城電器三大工業產業園區,發展機械制造、電工電器、電子信息、醫藥食品、建筑建材五大集群,壯大縣域經濟,推動了全市工業經濟平穩發展。
1—5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5.03億元、同比增長12.6%,增幅較上月提高2.9個百分點,1-4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幅位居全省各市州第2位;產銷銜接狀況良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銷售產值42.24億元、增長11.2%,產銷率98.4%。
工業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大口徑財政收入12.65億元,同比增長5.26%,其中、一般預算收入3.92億元、增長7.93%,地方財政收入5.9億元、增長16.69%。
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春耕生產全面完成,完成春播面積313.92萬畝,其中糧食作物208.85萬畝、種植蔬菜53.1萬畝,預計夏糧總產達到31.6萬噸;林果業建設扎實推進,新發展果樹面積21.3萬畝,萬畝以上工程建園1處,千畝以上工程點64處;畜牧業健康發展,畜禽飼養總量達到1144.6萬頭只,牛、羊存欄分別達到39.35萬頭和41.25萬只;農田水利建設順利進行,完成梯田5.19萬畝,占全年任務23萬畝的22.6%;新農村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目前全市408個村村莊道路硬化全面展開,已完成硬化163個村,全市農村“三清五改”開展面達到85%,示范村100%,推進村90%以上。
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取得新進展。全市在項目儲備、爭取、實施、協調服務、資金籌措五個方面下功夫、求實效,積極開展多種途徑招商活動,加大項目爭取實施力度,增強了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全市確定重大建設項目100個,總投資85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17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9億元的65%。截至目前,全市爭取2009年新增中央投資項目92項,中央投資4.12億元。
1—5月份,全市重大項目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9.5億元,中央新增投資項目開工169項、完成投資4.87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6.86億元、同比增長59.22%。
消費市場繼續活躍,居民消費價格趨于穩定,1—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6億元、同比增長25.8%,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2.3%,與1-4月持平。
旅游業發展勢頭良好,1—5月份,全市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223.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418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8.56%和69.38%。

抓民生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
關注民生、改善民生。天水市在開展第二批學習實踐活動中注重實踐特色,創新活動載體,廣泛開展“四聯四促”活動,千方百計解百姓之憂,讓人民群眾得實惠,推動學習實踐活動深入開展。截止5月底,全市11895名黨員干部已與城市困難戶、農村貧困戶、返鄉農民工和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結成10863個聯促對子。

天水市認真落實就業和再就業扶持政策,強化就業服務,改善就業環境,拓寬就業渠道,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城鎮職工養老、失業、基本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覆蓋范圍不斷擴大。農村特困群眾危房改造工程、農村沼氣建設、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等穩步推進。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生活水平進一步改善,城市居民的恩格爾系數下降到39.1%, 1—5月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65元、同比增長8.3%,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費支出3081元、同比增長6.1%,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積為19.29平方米,同比增加1.13平方米,農民人均現金收入為906.1元、同比增長15.83%,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772.23元、增長22.79%,全市勞務輸出人數達52.42萬人,創勞務收入19.9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25.87億元,較年初增長13.06%。目前已建成飲水安全工程12處,使11萬人用上了干凈衛生的自來水。兩基”成果進一步鞏固提高,高中和職業教育加快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3.59%。社會大局保持穩定,信訪工作不斷加強,一些群體性上訪事件得到妥善處理。繼續深入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不斷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平安天水”建設取得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