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歸來話發展
——訪全國人大代表、天水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景輝

3月17日,省城蘭州陽光明媚,黃河兩岸春意盎然。
當天,參加完全國“兩會”歸來的全國人大代表、天水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景輝,在蘭州接受了《甘肅日報》、甘肅人民廣播電臺、甘肅電視臺、《甘肅經濟日報》以及天水新聞媒體的聯合采訪。

記 者:在《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中,天水是甘肅省唯一一個列入其中的城市,那么天水與關中地區相比,差距是什么?優勢在哪里?天水將在經濟區建設中發揮什么樣的作用?
張景輝: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是天水乃至全省關注的大事。去年6月國務院頒布了《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今年2月省政府出臺了《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實施意見》,這對我們天水來講,是一個歷史性的機遇。
大家都知道,西部大開發已經走過了十年的路程,這十年來,國家對西部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從基礎設施、重大項目、產業布局以及扶貧開發各個方面都給予了很多的優惠政策,得到了許多支持。從我們天水來講,這十年的經濟發展也是歷史上發展最好和最快的時期。
但天水同關中地區相比,無論是基礎設施條件還是發展水平都存在很大差距。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十年以來,關中地區的發展速度非常快,經濟平均發展速度在13.5%以上,有些城市高達15%至16%,而天水的經濟發展速度基本上保持在10%左右,要慢于關中地區。就寶雞來講,八十年代初,寶雞的經濟總量和天水差別不太大,也就是略高于我們。進入九十年代初,我們的經濟總量已經不足寶雞的一半,而現在經濟總量也就是寶雞的三分之一強一點。天水目前的生產總值是260億元,寶雞去年已經達到800多億元,財政收入突破了90億元,雖然天水已連續兩年財政增長速度超過20%,但也只有35.6億元,差距很大。
天水盡管這些年和關中地區的差距拉大了,但我們在很多方面也具備發展的優勢和潛力。
天水是“羲皇故里”,絲路重鎮,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是甘肅東南區域中心城市,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天水在關中—天水經濟區中定位為次核心城市,同時也是甘肅省唯一納入經濟區的城市。我們要緊緊圍繞天水在經濟區中的定位,積極聯結隴東南,融入大關中,發揮交通區位、地理地緣、歷史文化、產業布局等方面的優勢,強化天水作為區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全面落實省委“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區域發展戰略,大力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力爭使天水成為經濟區西端重要的增長極,成為西部裝備制造業聚集城市、區域現代物流中心城市、優質農產品加工基地城市、隴上最佳宜居環境城市、國家級重點旅游城市,為帶動和促進隴東南地區又好又快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記 者:您認為落實《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目前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什么?天水將如何破題?
張景輝:我參加全國人代會,很多記者都問到關中天水經濟區,我提的建議是請求國家有關部門加強對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的指導和加強在政策項目上的支持。
從天水自身的情況來看,我們要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當前面臨的困難還是比較多,現在要解決的問題有三個方面:
一是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天水現在大部分縣還不通二級公路,七個縣區有六個是國家級貧困縣,我們在基礎設施建設、工業產業化發展、改善農民生活、發展農村經濟方面欠賬很大,與關中地區的差距也很大。
二是關中—天水經濟區雖然是國家級的經濟區,國家出臺了許多政策,但是怎么樣才能把政策真正落到項目上、落到發展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爭取省上和國家政策、項目上的支持,是我們要解決的一個首要問題,是我們在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上能不能起好步,開好頭的關鍵,沒有國家政策上的支持和項目上的支撐,關中—天水經濟區的發展就很難有實實在在的進展。
三是要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要求,發揮我們的比較優勢,做大做強一批優勢企業,在省上和國家部委的支持下,規劃一批好的項目。
省委、省政府對關中天水經濟區的發展給予厚望,也非常關心。這次陸浩書記和徐守盛省長在參加全國“兩會”期間,在接受媒體采訪過程中,都對關中天水經濟區的發展做了非常重要的論述,我想有各級黨委政府關心支持,有國家部委和陜西省委的大力支持,關中—天水經濟區的發展會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取得很好的效果。
記 者:天水在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中,將著力哪些產業的建設和發展?
張景輝:前面我講到,要進一步加快天水發展,必須依托現有基礎,發揮比較優勢,做大做強裝備制造業、特色農業、文化旅游業三大優勢產業。
一是做強裝備制造業。要依托星火、海林、風動、鍛壓、213、華天、長城等優勢骨干企業,加快建設星火機械、華天電子、長城電器三大產業園,做大做強裝備制造業,帶動全市工業經濟快速發展。以天水經濟開發區為平臺,千方百計招商引資,引進一批關聯度高、市場潛力大、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企業集團。引導企業在產業、產品、技術等方面進行跨區域協作,提高配套協作能力和產業關聯度。到2015年,全市裝備制造業增加值達到60億元以上,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50%以上。
二是做強特色優勢農業。在確保糧食年產100萬噸的前提下,按照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要求,圍繞“南林、北果、東牧、西菜”的產業布局,不斷壯大果品、蔬菜、畜牧三大主導產業,力爭到2015年,全市優質果園面積達到300萬畝以上,設施蔬菜生產面積達到100萬畝以上,畜禽總量達到3500萬頭(只)以上。積極實施產業化提升行動,扶持和引進一批龍頭企業,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加快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區建設,發揮航天育種示范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引導縣區新建一批農業科技示范園,推動全市現代農業發展。發揮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大勞務輸轉力度,到2015年,農村非農產業人員達100萬以上,創勞務收入50億元以上。
三是做強文化旅游業。主動融入大關中旅游圈,認真實施旅游業三年翻番與品質提升計劃,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和景區景點建設,與周邊地區聯合開發尋根祭祖、生態觀光、宗教文化等精品旅游線路,實現旅游產業的聯動發展、快速發展。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打造全球華人尋根祭祖圣地,建設中華始祖文化園、民俗文化園、文化產業園三大園區和伏羲文化、大地灣文化、先秦文化、麥積山石窟藝術文化、三國古戰場文化五大基地,不斷提升天水發展的軟實力。到2015年,全市旅游綜合收入達到8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25%以上,占全市GDP的10%以上,把天水創建成為中國最佳歷史文化旅游城市。

記 者:天水將如何實現《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和省委區域發展戰略與天水提出的“1135”戰略的對接?在具體的工作中,天水需要做好哪些重點工作?
張景輝:2009年11月,省委召開了十一屆七次全委擴大會,提出了“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的區域發展戰略,我認為無論是《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省委區域發展戰略,還是我們提出的“1135”發展戰略,主題只有一個,就是為了加快發展,這是天水360萬人民所期盼的。
當前,加快實施省委“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區域發展戰略和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聯結隴東南,融入大關中, 全力實施“1135”區域發展戰略,推動天水跨越式科學發展,是我們的當務之急。具本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處好三個關系。就是要處理好全省產業布局和關中—天水經濟區產業布局的關系,處理好天水與關中—天水經濟區其他城市和輻射區城市的關系,處理好我市“十二五”規劃與《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關系。
二是拓寬四種渠道。就是要進一步加快與周邊地區的交通對接,打通城際間的快速通道,形成1—2小時的區域交通圈,以此推進天水與隴東南其他各市及關中地區的聯結互動;要與周邊地區進一步加強企業聯系、產業配套、技術協作,盡快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合作交流關系,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要發揮這一區域是華夏文明和周秦文化重要發祥地的作用,通過聯合開發旅游線路,加強文化交流合作,加速區域間的有機融合;要加快建立現代物流體系,通過商貿流通這一紐帶,將天水與周邊地區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
三是做強三大產業。就是要依托現有基礎,發揮比較優勢,做大做強裝備制造業、特色農業、文化旅游業三大優勢產業,以三大優勢產業的快速崛起為支撐,進一步加快天水發展。
四是抓好三大建設。就是要下大氣力抓好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諧社會三大建設,進一步改善發展條件。
記 者:天水市委、市政府將采取哪些措施來實現天水在關中—天水經區建設中的既定目標?
張景輝: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和全省新的區域發展戰略實施的良好機遇,堅持實施工業強市、農業穩市、商貿活市、旅游富市、科教興市五大戰略,開拓創新,真抓實干,努力使全市發展步伐更快一些,城鄉面貌變化更大一些,人民得到實惠更多一些,實現天水跨越式科學發展。在今后的發展中,我們將突出抓好五項工作:
一是狠抓工業經濟發展,深入實施振興裝備制造業行動計劃,培育壯大機械制造、電子電器、電子信息、醫藥食品、建筑建材五大集群,加快建設電子、機械、電器三大產業園和高新技術創新創業園。
二是狠抓農業產業化發展,壯大林果、畜牧、蔬菜三大主導產業,加快設施農業、觀光農業發展,大力培育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特色農業品牌,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三是狠抓基礎設施建設,突出抓好天水至定西、天水至十堰、天水至平涼、天水至隴南高速公路網建設,加快寶蘭客運專線、天水至平涼鐵路專線和天水至陽平關鐵路建設,抓好天水機場建設。
四是狠抓旅游產業發展,依托伏羲廟、大地灣、麥積山和西秦嶺等豐富的旅游資源,加快景區景點建設,開發精品旅游線路,加強旅游宣傳推介,做大做強旅游產業。
五是狠抓和諧社會建設,千方百計改善民生,加快發展社會事業,不斷健全教育、醫療、住房、社會保障、公共交通、生活環境等方面的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障體系的覆蓋面和補助標準。
記 者:謝謝張書記接受我們的現場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