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日報天水訊(通訊員姬旺芳)近年來,天水市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主攻方向,先后組織實施農業科技項目142項,推廣應用農業創新成果160項,選育農作物、林果、蔬菜新品種(系)58個,累計推廣620余萬畝,新增經濟效益13.75億元,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達到45.6%,傳統農業向設施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步伐明顯加快。
2010年12月,天水農業高新示范園區晉升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標志著該園區歷時8年時間,實現了市級園區躍升為國家級園區的“三級跳”。天水市委、市政府因勢利導,堅持把農業科技園區建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新載體,先后建成各類農業園區13個,建園面積1.5萬畝,輻射面積3萬畝,入園農戶7700多戶,推廣引進新品種70多個,建立新品種規模示范基地140多萬畝。2011年,全市農業增加值達64.5億元,增長7.5%,農民人均純收入3320元,增長17.53%。

天水市堅持把農業科技創新放在突出位置,在農作物育種技術及新品種選育、優質特色畜禽及水產品種培育、生產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2011年,全市新列市級以上農業科技計劃項目53項,完成28項,其中國列3項、省列4項、市列21項,建立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基地34個,引進示范推廣新品種315個、項目覆蓋7個縣區68個鄉鎮89萬多人。
為盡快實現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天水市委、市政府新組建了“甘肅省大櫻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甘肅省濃縮蘋果汁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兩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級農業工程技術中心3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個,特色農業產業科技創新示范基地6個,扶持壯大龍頭企業25家,培育技術交流型、經濟服務型等農村科技合作組織84個。同時,為推動產業提質增效,全市共建立科技人員結對聯系服務點1019個,為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搭建起了有效的平臺和載體。
人才是科技成果走進田間地頭的重要基礎。為此,天水市狠抓新型農民培訓,打造實用技能型人才隊伍和專業技術人員。2011年,全市舉辦各類農業實用技能培訓班1028期,培訓人員17.9萬人次。到2015年,全市農村實用人才有望達到8.9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