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農作物收成無望村民需改種 一場及時雪有效緩解旱情
天水32萬畝農作物“渴”了一個冬季

(圖為甘肅日報、蘭州晨報、天水在線記者在甘谷縣安遠鎮鞏川村采訪)
蘭州晨報天水訊(記者王蘭芳)自去年11月以來,天水市降水異常偏少,累計降水量不足22.2毫米,比多年同期偏少6至9成,特別是今年1月-2月上旬大部分地方降雨達到歷史同期最低值,部分地方發生旱情。截止2月17日,全市農作物受旱面積已達31.85萬畝,因旱致使2.79萬人、0.461萬頭大牲畜發生飲水困難。2月17日,記者前往全市旱情最為嚴重的甘谷縣安遠鎮、大石鄉實地采訪時了解到,部分露天農作物因干旱已面臨絕收。針對當前旱情嚴重的村,當地村民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技術指導下,已做好全膜覆蓋地膜玉米、地膜辣椒、高粱、洋芋等農作物的改種準備。

1、實地走訪 兩鄉鎮冬小麥減產5至7成
2月17日,農歷正月初八。
當天上午9時許,沿著甘(谷)禮(辛)公路,記者在前往天水市目前旱情最為嚴重的甘谷縣安遠鎮、大石鄉的路上放眼四周,到處枯黃一片。大約10時許,記者來到離城近20公里的甘谷縣安遠鎮鞏川村時發現,全村上下正沉浸在濃濃的節日氛圍中,鑼鼓聲、鞭炮聲不絕于耳,年味正酣。
在公路邊的一塊麥田邊,記者遇到正蹲在地埂邊埋頭抽煙的村支書鞏隨增,他一臉凝重,似乎對喧天的鑼鼓聲充耳不聞。
“老話說的好,年好過、月難過,從去年秋后至今,這里就沒見過個雪,你看看地里這些剛從地里探出頭的麥苗,哪還有個麥苗的樣啊?”說話間,鞏隨增彎腰拔出一小撮麥苗,指著葉片和根部對記者說。
據他講,正常年份這個時候,雖說仍處于冬季,但漫山遍野種植的冬小麥和油菜已長得綠油油的了,然而今年由于冬季雨水嚴重不足,全村1200畝冬小麥中的400余畝露天小麥已死苗嚴重,如若近半月之內仍無有效降雨,將面臨絕收。而另外800畝覆膜小麥也將嚴重減產。
針對今年雨水偏少程度,鞏隨增如此說:“我今年65歲了,種了大半輩子的地,今年是包產到戶以來冬旱最為嚴重的一年。”
記者從鞏隨增拔出的麥苗上清楚的看到,因缺水嚴重,露天麥苗葉片蜷縮,根系尚沒有覆膜麥苗的一半長。而覆膜麥苗雖說能好些,但和雨水正常年份相比,仍長得弱小的多。至于冬油菜,露天油菜已干死大半,收成無望。
記者正采訪時,意外遇到過完年一上班就來田間地頭查看旱情的鎮黨委書記薛希武及工作人員。據薛希武介紹,安遠鎮全鎮共有10875戶47758人,其中有農業人口44896人,有耕地面積10.5萬畝。自去年10月份以來,該鎮降雨量僅有12.8㎜,全鎮4萬畝冬小麥、1.4萬畝油菜全部受災。截止目前,全鎮預計小麥減產5-7成以上;油菜減產4-6成以上。在持續干旱的情況下,全鎮10000余畝露天冬小麥和5000余畝露天油菜將面臨絕收。正月初七一上班,鎮上立即組織召開了抗旱工作會議。
隨后,記者前往與此地相距10多公里的大石鄉采訪時,該鄉鄉長蔣文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大石鄉25個村委共有糧田面積52723畝,由于持續干旱,使原本墑情欠缺,抗旱能力有限的冬小麥、冬油菜等農作物嚴重減產。去年秋播冬小麥35000畝中有30200多畝死苗嚴重,預計減產5至6成,冬油菜6500畝的的4500多畝則死苗嚴重,直接經濟損失528.4萬元。若近日再無有效降雨,三分之一以上的農作物將面臨絕收。

(刨地盼雨改種 )
2、村民揪心 大過年刨地盼雨改種
“自打去年后半年起,這里就沒見過象樣的一場雨雪,看著旱的太重,眼瞅著這天氣種了也沒收成,家里的6畝多地去年秋后就壓根沒種,我就出去打工了。”安遠鎮鞏川村村民鞏永增對記者說。
而安遠鎮西城村村民郭軍祥則拿著耙子在地里刨土。一耙一耙過后,瞬間騰空的黃土將他的身影罩得有些模糊。
“地里好象沒有種作物,您老人家這是在干啥啊?”
“去年秋天天旱加之家里勞力不足,這地就沒種。現在挖開熟熟土,一旦有降雨雨水直接就能滲進地里,就可以種了。”年近七旬的郭軍祥老人盼雨下種的心愿如饑似渴。
據了解,自古以來,受地勢、氣候等自然條件影響,甘谷縣安遠、大石兩鄉鎮十年九旱。為了在旱地求生存,2007年起,當地政府組織相關部門結合實際探索出實施旱作農業的新路子,多一半農田上實施全膜覆蓋,保墑增收。然而即使如此,遭遇如此罕見的冬旱,如春季補墑不足,旱作農業減產也成定局。
甘谷縣水利局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入冬以來至記者采訪當天,甘谷縣沒有一場有效降雪,致使全縣15個鄉鎮普遍受旱,受災區域北區重于渭南山區,淺山區重于高山區,受災范圍廣。據農業部門統計,全縣在田作物面積為34.18萬畝,作物受旱面積為7.45萬畝,其中無抗旱條件面積6.5萬畝,旱地缺墑面積14萬畝,因旱導致0.49萬人和0.062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水利工程蓄水總量為0.022億立方,比多年同期減少20%,有75眼機井出水不足。

(冬油菜枯死)
3、抗旱會商 全市打響抗旱保糧戰
隨后,記者在天水市水利局采訪時了解到,自去年11月以來,全市降水異常偏少,累計降水量不足22.2毫米,比多年同期偏少6至9成。特別是今年1月-2月上旬大部分地方降雨達到歷史同期最低值,部分地方發生旱情。截止2月17日,全市作物受旱面積31.85萬畝,因旱致使2.79萬人、0.461萬頭大牲畜發生飲水困難。甘谷、秦安、武山等渭北淺山干旱區受旱面積較大。
面對旱情,天水市、縣、區水務部門加強了旱情的監測預報和分析,將及時與氣象、農業、民政等部門進行抗旱會商,科學研判旱情發展趨勢,有針對性的安排抗旱工作。

(甘谷縣安遠鎮鞏川村全膜穴播小麥長勢良好)
4、喜從天降 一場及時雪有效緩解旱情
然而,令人欣喜的是,一夜間后,旱了一個冬季的天水迎來一場及時雪,有效地緩解了旱情。
2月18日一大早,安遠鎮黨委書記薛希武開心的給記者打來報喜電話:“安遠鎮雪很大,到處白茫茫的一片,村民高興極了!這場雪是自去年秋后以來第一場有效降水,雖說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作物干旱問題,但最起碼緩解了旱情。”
薛書記稱,立春后是小麥苗情轉化和形成的關鍵期,如今有了這場雪,鎮上將緊急行動起來,積極組織群眾進行田間鎮壓、耙磨,追施草木灰等措施,有效促進苗情轉化,提高農作物抗旱能力。
與此同時,針對已經旱死的麥苗、油菜等農作物,鎮上將趁著這場有效降水,對農作物種植進行科學調整,組織村民做好全膜覆蓋地膜玉米、地膜辣椒、高粱、洋芋等農作物的改種準備,努力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

(甘谷縣安遠鎮鞏川村露天小麥死苗嚴重)

(全膜穴播小麥與露天小麥長勢對比)

(冬油菜枯死)

(甘谷縣安遠鎮鞏川村全膜穴播小麥長勢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