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遺路上
——麥積山石窟絲路申遺進行時
記者 謝志娟

如同絲綢之路的源遠流長,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也由來已久。
在這項由來已久、跨國范圍的整體工作中,麥積山石窟始終是其中重要一環(huán)。無論申遺的過程如何曲折反復,麥積山石窟作為甘肅、作為全國、乃至作為整個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文化遺產地,始終沒有“掉鏈子”。
經(jīng)過長時間的備考,如今大考在即,在忐忑與期盼中,麥積山石窟開始最后的沖刺。

絲路申遺的重要性
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曾被一位文物界專家稱為“天大的事”,足見其在文物工作者心中的分量。
世界文化遺產是由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的具有科學、審美、文化價值的自然景觀與人類歷史遺存,是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最高等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有一套嚴格的審批標準和審批程序。截至2012年7月1日,我國有世界文化遺產30處。在甘肅,可以說有“一處半”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以及作為長城組成部分的嘉峪關。而這“一處半”的獲批,尚是1987年的事。如此稀有,如此難得,所以絲路申遺工作被專家稱為“天大的事”。
絲綢之路是東西方融合、交流和對話之路,2000多年來為人類文明的共同繁榮作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將中亞、中國以及中亞以西的國家與絲綢之路相關的遺產地整合在一起申報世界遺產,這一思路的可能性討論了數(shù)年之久。 2006年,絲綢之路跨國聯(lián)合申報世界遺產工作啟動,“絲路申遺”至此成為一個熱點詞匯。
我省絲綢之路申遺工作大體分兩個階段,從2006年到2011年底為第一階段, 2012年國家調整申遺工作策略和思路以來為第二階段。我省的絲路申遺備選點從最初的13處到11處,再到國家文物局最后確定的5處,麥積山石窟始終位在其列。

麥積山石窟的重要性
清明時節(jié),孤峰卓立的麥積山已是青翠欲滴,開鑿在懸崖峭壁間的洞窟如一個個融匯中西的窗口,凌空架設的棧道如一道道連通古今的橋梁。天南地北的游客趁著三天小長假紛至沓來,攀登上蜿蜒曲折的棧道,不禁驚心動魄。古人曾稱贊:“峭壁之間,鐫石成佛,萬龕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當?shù)貏t流傳著“砍完南山柴,修起麥積崖”,“先有萬丈柴,后有麥積崖”的諺語。可見當時開鑿洞窟,修建棧道工程之艱巨宏大。
開鑿于5-13世紀的麥積山石窟,是河西走廊及其周邊地區(qū)僅次于敦煌莫高窟的大型石窟寺。因位居當時的東西南北交通要沖,麥積山石窟既受到中原北方云岡、龍門等主流石窟的影響,也受到南方和西方文化的沖擊。因其明顯地反映中國佛殿建筑形象的石窟形式、最早期的經(jīng)變畫等遺跡,影響廣泛,成為絲綢之路佛教藝術自東向西影響的轉折性階段重要遺跡。
申遺這項專業(yè)性極強的工作,也已被麥積山下擺攤的小商小販們所熟知,考察麥積山申遺準備工作的一行專家隊伍出現(xiàn)在哪里,哪里就會有群眾圍攏來的身影,并向專家們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所長花平寧在一旁微笑,7年申遺路,無論是專業(yè)部門還是地方政府,乃至以麥積山為生的普通群眾,都已深知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并逐漸感受到世界文化遺產并非束之高閣的陽春白雪,而是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細節(jié)關乎成敗
2006年至今,絲路申遺一直是麥積山石窟的一項重要工作。要一心做成這件“天大的事”,就必須認真面對無數(shù)細節(jié)。
幾年來,麥積山石窟圍繞申遺所做的工作大大小小不計其數(shù)。
大的方面,編制完成了《麥積山石窟保護規(guī)劃》,并于2010年5月由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實施;有計劃地開展了對麥積山石窟瀕危塑像及壁畫的搶救性保護維修工作;完成了全部洞窟的文字記錄工作,于今年建立了檔案資料的檢索、存放與數(shù)據(jù)電子化管理平臺;聘請和引進、培訓了一些具有相關專業(yè)技能的技術人員等。
小的方面,按申遺要求在保護范圍內設計和制作了保護標志碑、界碑、界樁;拆除了遺產區(qū)內的研究樓、宿舍樓;將遺產區(qū)內的人工草坪改造為疏林草地;將瑞應寺小道、中區(qū)山門石臺階原有的水泥勾縫全部改成白灰并適當做舊……
4月6日,當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歷史研究所的專家再次專程來到這里,當他們以端詳一處世界文化遺產的目光審視麥積山石窟的時候,關注更多的仍是一些細節(jié)。
麥積山石窟本身所具有的突出普遍價值,人們已有共識。但想要成為世界文化遺產隊伍中的一員,還應有良好的周邊環(huán)境、嚴格的管理體系,而這些,均體現(xiàn)在一個個細節(jié)當中。
瑞應寺廣場上新鋪的地板磚,可以看到清晰的巖石紋理,是為了降低地板的亮度及反光度而鑿刻。專家們在廣場上低頭細細觀看良久,又登上石窟的最高層,從高處往下看效果如何。沿棧道而上,與游客的興趣不同,專家們的眼睛
緊盯著石階的白灰勾縫、廁所的位置、垃圾箱的樣式、遠山深處的建筑位置以及旅游線路如何設置等,如此“苛刻”,是要剔除與遺產價值及真實性、完整性不相符的人為痕跡。
幾個月后,國際專家組將來到這里,他們的眼光也許比國內的專家更“苛刻”。2014年的正式“大考”也將轉眼即至,想要邁進世界文化遺產的門檻,麥積山石窟最后的沖刺,依舊艱險。
當年,絲綢之路不僅是中國聯(lián)系東西方的“國道”,也是整個古代中外經(jīng)濟及文化交流的國際通道。今天,在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chuàng)新區(qū)、推動文化事業(yè)與文化產業(yè)發(fā)展新高潮的背景下,絲路申遺有著更為深刻的意義。作為其中的重要參與者,麥積山石窟在申遺之路上,尚需付出巨大努力。從長遠來看,為人類留住這些值得留住的記憶,任何努力,都值得付出。
